正如前述,地质环境风险评价,尤其是地质环境风险的经济学评价,在国内外都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且涉及地质科学、环境科学、灾害学、风险评价学、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诸多方面,理论上与技术上都还不成熟。本文只是在总结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一般的环境风险评价的理论方法吸收、借鉴、提炼,与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有机地集成,提出了地质环境风险的经济学评价理论方法,并通过一些典型例子来做相应说明。本论文是作者依托其承担的地质调查项目“全国主要城市环境地质综合评价”来完成的,时间短,加之知识(尤其是经济学方面的知识不足)和能力所限,使得城市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探讨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与不足。作者以为不足主要体现在下列几方面:
1.地质环境资源价值理论与核算论述不够。
自然资源是否存在价值,本来就是存在争议的,作者虽然翻阅了一些有关劳动价值论的著作、西方一些主流经济学派的论著和其他相关文献,把经典的劳动价值理论与西方边际效用价值理论结合在一起,提出了地质环境资源不仅有使用价值,而且还有价值的看法,试图为树立正确的地质环境资源价值观和地质环境资源价值核算方法寻找理论基础,但作者毕竟不是学经济学的,这方面的理论知识都十分薄弱。因此,在地质环境资源价值的理论阐述方面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2.地质环境风险经济评价理论方法的探讨是非常复杂的问题,还需要更多的探索。
地质环境风险与地质环境价值是密切相关的,而地质环境价值又与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相关联。在城市地区,同一地块可用做几十种甚至上百种不同的建设用途,而不同的用途相对应的地质环境价值各异,其地质环境风险评价方法也不会完全相同,地质环境风险也不一样。本文仅仅对垃圾处置与地表面状对地下水污染、异地调水调蓄对地下水的污染、岩溶塌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的理论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但相对于我国分布于不同宏观地质环境条件的众多城市、同一城市中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组合来说,作者的工作仅算开了个头,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
3.研究成果有待在实际中进行推广应用。
本文分别以石家庄垃圾处置场、地面污染源和异地调水等对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北京地面污染源对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甘肃天水的滑坡、泥石流的地质环境风险和唐山岩溶塌陷风险评价为例进行了实际评价检验,符合这些地方的实际情况,评价结果正确。但还需要进一步得到当地有关部门的使用,并在其他地方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