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疮痂病又称爆皮病。全国的柑橘产区均有发生。在浙江、江西等地的宽皮橘区发生严重,对柑橘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柑橘疮痂病为害柑橘叶片、新梢和果实幼嫩时的组织。新梢嫩叶尚未充分长大时受害,常呈焦枯状而凋落。在叶片上初期产生油渍状黄色小点,以后病斑逐渐增大,颜色也随之变成蜡黄色;后期病斑木栓化,多数病斑向叶背面突出(这是肉眼识别柑橘疮痂病和柑橘溃疡病的重要区别),叶面则呈凹陷状,形似漏斗,空气湿度大时病斑表面能长出粉红色粉状颗粒,这是引起病害的病原物。疮痂病为害严重时,叶片常呈畸形。嫩枝被害后枝梢变短,严重时呈弯曲状,但病斑突起不明显。花期受害后,花瓣很快脱落。果上病斑在谢花后即可发现,开始为褐色小点,以后逐渐变为黄褐色木栓化突起,严重时幼果脱落;受害严重的果实较小,皮厚,味酸,甚至于变成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