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

2025-02-25 13:00:10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美国政府经过了短时间的眺望,对新中国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不承认政策。20世纪60年代后期,中美两国政府面对发生巨大变化的国际形势,都重新调整了外交政策包括两国间的相互政策,为了打开中美关系大门,开始试探和接触。
由于美国陷于越战泥潭不能自拔,再加上经济的不景气,使得美国考虑到重新看待和新中国关系的问题,由过去对中国的强硬态度逐步变为缓和。1967年10月,准备竞选美国总统的理查德·尼克松在著名的《外交》杂志上发表《越战之后的亚洲》一文,文中写道:“从长远来看,我们简直经不起永远让中国留在国际大家庭之外,来助长她的狂热,增进她的仇恨,威胁她的邻国。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容不得使十亿最有才华的人民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之中。” 1969年2月1日,尼克松就任总统一周后,交给时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一份备忘录,其中说,他想同中国发展关系。在中美双方完全隔绝的情况下,为了同中国取得联系,美国尝试了包括罗马尼亚、法国在内的多个秘密渠道,最后通过巴基斯坦这个双方共同的朋友取得了成功。 1971年7月9日至11日和1971年10月20日至26日,安排基辛格先后二次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做铺垫。
同时尼克松政府通过放宽对中国在贸易和人员往来方面的限制,停止海军在台湾海峡的巡逻,并向中国保证,一旦苏联对中国发动袭击,美国将不会支持苏联等多种方式来寻求改善对华关系。
而此时的中国同样也面临重新考虑和美国的关系,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中苏关系开始恶化。到了1969年春夏,在中苏边界珍宝岛等地区多次发生了武装冲突,双方都有伤亡。 苏联入侵阿富汗、支持越南出兵柬埔寨,严重地影响着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上恢复合法席位,国际地位也大大提高,也表露出对美国关系希望改善的意愿。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12月18日,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

回答2:

中美关系的正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