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个好的问题,但是个有意思的问题,建议改成
「三国时若献帝落在袁绍手里,以袁绍的性格,会做诸葛亮还是做曹操呢?」
「三国时若献帝落在袁术手里,以袁术的性格,会做诸葛亮还是做曹操呢?」
「三国时若献帝落在孙策手里,以孙策的性格,会做诸葛亮还是做曹操呢?」
「三国时若献帝落在刘璋手里,以刘璋的性格,会做诸葛亮还是做曹操呢?」
(公孙瓒君的名字不整齐,就不列出来了。)
献帝有用的时候,我们的皇叔和以上各位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献帝瞧都不会瞧皇叔一眼,当皇叔终于站稳了可以给献帝一个温暖的家的时候,献帝已经没用了。
以下是牢骚,结论在最后。
刘备不是刘秀。
西汉末东汉初的乱世,是穿越王倒台后的大洗牌,是比东汉末更乱的乱世。类似刘邦,刘秀,朱元璋,太祖这类妖人,趁着乱世,招呼一帮老乡同学,就把天下打下来了。
但是东汉末年,皇帝没倒,洗牌不彻底,这是大背景。
皇权所在,长安洛阳,董卓入主的时代,我们的皇叔在河北安喜当县尉呢。
李佣郭汜的时代,大概我们的皇叔在公孙瓒帐下呢,就算跑去接献帝,也会被AOE擦边球打死。
然后曹操打败杨奉,迎献帝入许昌,我们的皇叔好像再也没有机会了。
直到赤壁后,曹仁大败,皇叔才慢慢站稳了脚跟,就那样,入蜀打刘璋还借着搞张鲁的旗号。东汉末年的环境,对皇叔来说太难了,真的太难了。
插一句,东汉末年,你爸爸要不是个刺史州牧,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曹操和皇叔煮酒论英雄,谈到的袁绍,袁术,刘表,孙策,刘璋,张鲁,韩遂,哪个不是官二代富二代。就这一点,我们的皇叔白手起家,终成蜀汉皇帝,就值得我们敬(gui)佩(tian)!
再来假设。
皇叔迎娶献帝,这假设本来就不可能成立,皇叔在河北的时候,皇叔在徐州的时候,跟献帝中间隔着袁绍曹操,假设献帝跑去投奔他这个叔叔,袁绍曹操会没有动静吗!
所以让我们重新假设,皇叔不是出生在河北,当吕布刺死董卓的那一刻,我们的皇叔是长安城西边陈仓县的县令,拥兵1000人马(没错就是1000人马,至于为什么后面解释)。
假设一:献帝该逃了,夜黑风高长安城,一帮老臣围着献帝,商量往哪走。这时有一个老臣建议「皇上,听说西边陈仓县令刘备,是您的叔叔。」「他有多少人马?」「2000人马。」献帝白了他一眼,派人私信曹操袁绍去了。
假设二:献帝该逃了,夜黑风高长安城,一帮老臣围着献帝,商量往哪走。这时有一个老臣建议「皇上,听说西边陈仓县令刘备,是您的叔叔。」「好,事不宜迟,派人联系他,我们现在就出发」。收到献帝私信后,皇叔要么假装没收到,带着关羽张飞连夜投奔老同学公孙瓒去了,不接这烫手的山芋。要么接到献帝,紧接着打包送给李傕郭汜,继续寄人篱下等机会的剧情。
结论结论结论:
献帝不是傻,投奔也是看实力的,估计就袁绍曹操入得了献帝的眼。
皇叔不是傻,白手起家没什么实力,接献帝作死啊!
赤壁之战后的假设
赤壁之战后,曹操大败,皇叔站稳。但此时献帝已经完全没用了(其实曹操打败袁绍,袁尚袁熙死的那一刻,献帝已经开启打酱油模式了)。献帝属于曹操,三国剧情依旧;献帝属于孙权,夷陵之战反而不会发生;献帝属于皇叔,皇叔也只能叹口气「天命,呵呵呵呵」
所以支持排名第二的答案,曹操迎献帝入许昌县是那么的天时地利人和。
说到这里差不多该结束这个问题的证伪过程了
我们的皇叔在白帝城修养的那几日,我猜他一定想过「让我从刺史开档,我就能中兴大汉!」
难说,因为历史不能假设。
虽然刘备的二个儿子加起来是封禅,足以证明刘备的野心,皇帝到他手里不知道会出什么事。只是,刘备的面子事做的十足,题主的假设真能发生的话,本人估计,两相比较,汉献帝还是愿意留在刘备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