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又被称作日蚀。在民间传说中,此现象被唤作天狗食日。在天文领域,日食算得上是和我们比较没有距离感的一种现象,这跟观测它的难易程度和发生频率有关。日食只会发生在新月阶段,当月亮直接穿过地球和太阳之间的时候,它的阴影会落在地球的表面。即:月亮进入气球和太阳之间发生日食,月亮在地球上投下阴影。那么,日全食期间可以看到哪些恒星和行星,下一次日食又是何时?
继上一次2017年美国日食之后将近2年时间,我们终于又有机会体验月亮完全阻挡太阳、白天变成黑夜的日全食现象了,它约200公里宽的阴影会移动到地球的表面。但是,由于这次大部分的日食发生的地点都在太平洋上空,所以,可能只有那时正处于该位置的少数船只和飞机上的人才得以一见;在此次日食过程中,月球阻挡的主要是南太平洋、智利和阿根廷的太阳,在南美洲的其他地区,人们可以看到偏食。并且,这次日食的持续时间相对更长,可以达到4分33秒。
在整体过程中,天空的黑暗表现并不等同于一个明亮满月下的夜空,但是,一些在白天的天空中看不到的行星和恒星,也都将呈现出特殊的外观。因为黄昏的影响,会使得日落后的天空保持合理亮度达到30到40分钟。所以,即使处在日全食最黑暗的阶段,我们地球上的气氛也会明显的增量天空。当太阳的上缘消失在地平线以下,它也并不会立刻变暗。即使太阳被完全隐藏时,整体天空相对仍然比较明亮,并且,你还能看到的一件事,那就是恒星和行星的出现。
在这次日全食期间,还能让你看到更明亮的恒星和行星。2019年7月2日天空的总体情况,如果没有云,正如ESO的La Silla天文台所见。这里描绘的是恒星、直到第二级,尽管太微弱的它们可能无法看到。全食期间的太阳将在双子座的双子座中。太阳黯然失色之后,天空变得像早晨到中旬一样黑暗,金星便成为了天空中最引人注目的物体。当全食恒星下降至第一级也应该是可见的,也可能会出现一些较小的第二级恒星,但其余的恒星可能会被压制,因为会受到日冕的光线以及天空周围光线的一般散射。
下太阳的左下方约12度、在西北偏西的地平线上方约4度)、握紧拳头的手臂长度大约为10度,便是强度为-3.9级的金星;而另一个大小为-2.6的行星木星,则坐落在东南地平线上方,它几乎和金星截然相反;另外两颗行星是水星和火星,它们完全闪耀在黯淡太阳的右上角,这个角度大约20至25度。因为水星相对更亮(+1.3),所以,如果天气条件好得话,它可能“肉眼可见”。而火星将在水星正下方4度处发射 +1级,无需借助双筒望远镜即可在视觉上瞥见。
日食只会发生在新月阶段,当月亮直接穿过地球和太阳之间的时候,它的阴影会落在地球的表面。即:月亮进入气球和太阳之间发生日食,月亮在地球上投下阴影。
因为发生日食是在地球和月球之间,月亮会在地球留下投影,所以才会看到太阳附近的恒星。
只有日食的时候,太阳光才会被遮住,其它的恒星的光才会被看见。
可能和引力有关吧,为什么不是每个月的初一都会有月食?这是因为除了上面的条件外,影响日食和月食出现的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我们把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称为黄道,把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称为白道。黄道平面与白道平面不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平均有5°09′的夹角,并且随时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