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类乐器主要包括哪些乐器?

2025-02-23 23:53:33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1、琴

琴,又称瑶琴、玉琴,俗称古琴,一种七弦无品的古老的拨弦乐器。琴,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概括与代表着古老神秘的东方思想。古琴,在古代称作“琴”,还有“绿绮”、“丝桐”等别称。虽说“伏羲制琴”、”神农制琴”、“舜作五弦琴”的传说不可信,但它的历史确实是相当悠久了。琴最早见之于典籍的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2、瑟

瑟,古老的汉族弹弦乐器,共有二十五根弦。古瑟形制大体相同,瑟体多用整木斫成,瑟面稍隆起,体中空,体下嵌底板。瑟面首端有一长岳山,尾端有三个短岳山。尾端装有四个系弦的枘。首尾岳山外侧各有相对应的弦孔。另有木质瑟柱,施于弦下。曾侯乙墓共出土瑟十二具,多用榉木或梓木斫成,全长约150至170、宽约40厘米。

3、琵琶

琵琶,弹拨乐器首座, 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或竹等制成,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有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

4、胡琴

胡琴,属琴类一种,因为来源于北方少数民族,古代汉人称谓北方少数民族为“胡”,从北方传过来的琴,因此而得名。蒙古族弓拉弦鸣乐器。古称胡尔。蒙古族俗称西纳干胡尔,意为勺子琴,简称西胡。元代文献称其为胡琴。汉语直译为勺形胡琴,也称马尾胡琴。历史悠久,形制独特,音色柔和浑厚,富有草原风味。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尤以东部科尔沁、昭乌达盟一带最为盛行。

5、箜篌

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又称拨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宫廷乐使用外,在民间也流传。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从十四世纪后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

6、筑

筑是中国古代汉族击弦乐器,形似琴,有13弦,弦下有柱。演奏时,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起源于楚地,其声悲亢而激越,在先秦时广为流传。

自宋代以后失传。千百年来,只见记载,未有实物。但1993年,考古学家在长沙河西西汉王后渔阳墓中发现了实物,当时被文物界称之为新中国建国四十余年来乐器考古的首次重大发现。学术界也称这渔阳筑为“天下第一筑”。

回答2:

古代丝类乐器一般指的是琴类乐器

回答3:

丝弦拨奏乐器
自古以来,丝绸制品就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而丝弦拨奏乐器更是其中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乐器凭借其优美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在世界各地都广受欢迎,成为传统音乐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琵琶
琵琶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之王,历史悠久,音色圆润、高亢嘹亮。其形状呈梨形,有四弦,琴颈较长,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琵琶弹奏时,右手持拨子拨弦,左手按弦取音,可以奏出各种复杂的旋律和和声。
古筝
古筝是中国另一件著名的拨弦乐器,又称汉筝、秦筝。其形状呈长方形,有二十一弦,音色清脆、明快悠扬。古筝的演奏技法多样,包括弹、挑、滚、拂、揉等,可以演奏出细腻委婉、轻盈灵动的旋律。
阮琴
阮琴是中国传统弹拨乐器之一,有四种型号,分别是小阮、中阮、大阮和倍大阮。阮琴形状呈梨形,有四弦,音色浑厚、深沉圆润。阮琴演奏时,双手持拨子交替拨弦,可以奏出低沉有力的旋律和伴奏。
三弦
三弦是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的拨弦乐器,又称弦子、三根弦。其形状呈圆形,有三种规格,分别是小三弦、中三弦和大三弦。三弦共有三弦,音色清亮、粗犷豪放。三弦的演奏技法简单易学,常用于伴奏演唱和民乐合奏。
柳琴
柳琴是中国北方流行的拨弦乐器,其形状呈扁圆形,有四弦,音色甜美、娇柔清脆。柳琴演奏时,右手持拨子拨弦,左手按弦取音,可以奏出各种丰富的旋律和伴奏。
丝弦弹拨乐器
除了拨弦乐器之外,丝绸制品还被广泛应用于弹拨乐器中,为这些乐器赋予了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
古琴
古琴是中国传统弹拨乐器中最为古老、高雅的一种,有七弦,音色古朴、清幽淡雅。古琴的演奏技法非常讲究,包括指法、按弦、揉弦等,可以奏出各种细腻委婉、意境深远的旋律。
扬琴
扬琴是又一种中国传统弹拨乐器,其形状呈梯形,有一百多弦,音色明亮、清脆悦耳。扬琴的演奏技法以拨弦为主,双手持拨子交替拨弦,可以奏出各种快速流畅、华丽高亢的旋律。
箜篌
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弹拨乐器,有五弦、七弦、二十五弦等多种规格,音色清脆、空灵飘逸。箜篌的演奏方式独特,双手持拨子拨弦,可以奏出各种流畅委婉、悠扬动听的旋律。
丝类乐器凭借其独特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在世界音乐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拨弦乐器到弹拨乐器,丝绸制品与音乐的结合创造出一个个动人心弦的乐章,为人类的艺术宝库增添了无限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