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大屠杀还剩多少图西人?

2025-04-25 01:18:25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主要是卢旺达爱国前线RPF主力部队没有大的伤亡.死的多是平民.同时邻国乌干达的军队做援军.

卢旺达爱国阵线(法语:Front patriotique rwandais,简称FPR)是卢旺达的执政党,现任主席为总统保罗·卡加梅。在2003年9月30日举行的最近一次立法选举中,爱阵取得53个众议院议席中的33席,现与其他党派组成执政联盟。

1979年卢旺达难民协助推翻乌干达独裁者伊迪·阿明后,一些图西族人创建了卢旺达全国统一联盟,寻求重返卢旺达。他们曾协助约韦里·穆塞韦尼在乌干达内战中对抗掌权的米尔顿·奥博特,当穆塞韦尼的全国抵抗军在1986年成功占领乌首都坎帕拉时,全军16,000人中约四分之一的战士都是卢旺达人。穆塞韦尼政府组成后,一些全国统一联盟的成员如弗雷德·鲁维甘巴和保罗·卡加梅都在全国抵抗军中掌握一定的权力。1987年12月,全国统一联盟第7次代表大会在坎帕拉召开,会中决定将党名改为卢旺达爱国阵线,其成员主要由参与乌战争的战士组成。这时的卢旺达爱国阵线比当初的全国统一联盟更军事化。

1990年10月1日,爱阵的武装部队卢旺达爱国军放弃了他们在乌干达军队的职位,入侵卢旺达北部,但被扎伊尔和法国军队击退,鲁维甘巴在入侵过程中战死,卡加梅遂接管军权。1994年4月6日,时任卢旺达总统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乘坐的飞机被击落,哈比亚利马纳丧生,导致约1,000,000名平民死亡的卢旺达大屠杀展开,爱阵乘势再度发起战斗,并在同年7月19日成功夺权。

卢旺达大屠杀发生在1994年位于非洲中部的卢旺达, 胡图族的政府军与图西族的卢旺达爱国阵线(Rwandan Patriotic Front、简称RPF)之间所发生的武装冲突,是一场有组织的大屠杀,也叫做卢旺达内战。当时据说在这场武装冲突中遇难人数超过一百万人。

背景
[编辑本段]
1890年到1918年时卢旺达为德国殖民地,1918到1962年为比利时殖民地。白人殖民者以图西人肤色较白,平均身高较高为由,让占人口少数的图西人(约15-18%) 统治占人口多数 (约 85%) 的胡图人,因而埋下日后种族屠杀的原因。
1962年独立后,政府也未妥善处理种族问题。在20多年的时间里,卢旺达政府一直对图西族实行种族歧视政策。在大屠杀前的三年里,国家控制的媒体把图西族人等同为国家的敌人,大力加以鞭挞,煽起胡图族人的恐惧和仇恨。一家受到党政军多名要人支持的RTLM广播电台,在大屠杀前9个月,宣传对图西族人的仇恨,甚至公开宣布要被消灭的人的名单。

导火线
[编辑本段]
1994年4月6日,载著卢旺达总统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 和布隆迪总统西普里安·恩塔里亚米拉的飞机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附近被击落,两位总统都罹难。有传闻击落客机的人便是图西族游击队。

屠杀
[编辑本段]
屠杀从基加利开始扩散到全国每个角落;从4月6日到7月初的100天,约有100万人被屠杀,其中大部份是图西人。另外还有200万人流离失所。
7月,卢旺达爱国前线RPF与邻国乌干达的军队反攻进入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击败了胡图人政府。200万胡图人,其中一些参与了屠杀,由于害怕遭到图西人报复,逃到邻国布隆迪、坦桑尼亚、乌干达、和扎伊尔(现在的刚果民主共和国)。数千人由于霍乱和痢疾死于难民营。

国际的反应
由于美国在此前在索马里进行的干涉行动因当地势力的一致抵抗并遭到失败,并且遭到了许多欧洲与第三世界国家的严厉谴责[1],因此并不想派军介入这场冲突,而当地驻扎的联合国维和部队也因为美国而持观望态度。而整个国际社会也袖手旁观。
后来联合国被迫说服其他国家能伸援。法国在基伏湖附近建立了野战医院,尝试收容难民。加拿大、以色列、荷兰和爱尔兰也提供了一些援助。
红十字会、无国界医生等救援组织亦无惧炮火,到达当地,拯救平民百姓。

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都认为美国对此事件负有责任,认为美国此次的不干涉态度是造成屠杀的重要原因[2],[3]

审判
联合国在坦桑尼亚的阿鲁沙成立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审判高级政府官员或军人。卢旺达政府则负责较低层级的领导人或平民。根据卢旺达政府通过的法案,2004年成立一个独立调查委员会,调查法国在大屠杀事件当中所扮演的角色。,卢旺达政府2006年成立的一个调查委员会2008年8月5日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指控法国在政治和军事方面参与了1994年卢旺达的种族大屠杀,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和前总理朱佩也被认为与此有牵连

回答2:

报复行为

回答3:

不知道,我只是看到100天死了100万人这个数据觉得挺恐怖的...

报复,再报复再死1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