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目前世界排名前20位的著名汽车零部件公司多数已通过合资或独资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例如电装公司、博世公司、大陆集团、美国普利司通公司、米其林公司等。在这10333家企业中,外资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数量占比不到25%,然而其资产总额、利润总额和销售收入分别占据了整个行业的43.87%、51.43%和42.57%。
图表1:2013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企业性质结构图(单位:%)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外商投资企业以不到1/4的企业数,几乎占据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份额的一半,其中利润占比更是超过一半。除了外资企业在华生产销售的产品外,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品还大量从海外进口。其中仅2013年从日本进口额就高达95.8亿美元。说外资零部件产品控制国内零部件市场毫不夸张。
然而,若是在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竞争中获得市场支配地位,应该是被市场认可的,这也是企业竞争力的体现。但种种信息却显示,在汽车零部件市场外资企业获得的市场支配地位虽然有其自身实力的因素,但他们同样采取了一些不正当手段获取市场领先优势。12家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横向垄断已经被证实,并且相互串通轮流中标,严重扰乱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秩序。
此次反垄断调查,对汽车零部件行业、行业内企业以及消费者来说,都将会从中获益,可以说是一个多赢的局面。对汽车零部件行业而言,市场将进一步规范,行业的发展环境也将更健康,在汽车保有量迅速提升的大背景下,有利于推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对行业内企业而言,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内资企业,都将会获得一个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依靠自身实力取胜,剔除了一些非市场因素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而对消费者而言,将会以更低廉的价格获得更多的产品选择和享受到更好的服务。这无疑是此次反垄断所期望达到的目的。
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 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深度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