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滨农场地势坦荡,开阔,绝大部分平缓,有小幅度波状起伏,为数很少的沙丘,因风沙堆积而成。场区西北略高,东南稍低,坡降为1/6000。平均海拔46米,最高点白马山72米,最低处旱河下游地区58米。场区东西直线28.2公里,南北18.1公里,总面积352.98平方公里,合53万亩。其中,(1985年)耕地317,227亩,林地34,679亩,果园2,056亩,草地7,534亩,水面10,098亩(不含江面),道路、场址及其它建筑53,120亩,其它104,601亩。 场内系江冲平原,地表土层厚度在1米左右,以下百米沙粒,再下是岩石。土壤含沙,质粗,在季风、植被、成土母质、降水和地下水的共同影响下,除棕壤型沙土外,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草甸化、沼泽化过程。主要类型及其面积是:
草甸棕壤 99,731亩
草甸土 96,590亩
白浆化草甸土 82,470亩
潜育草甸土 49,112亩
草甸白浆土 47,053亩
潜育白浆土 28,025亩
白浆化草甸棕壤12,319亩
另有沙岗草甸棕壤、草甸沼泽土、棕壤型沙土、白浆土等,共计431,626亩。 江滨农场地处黑龙江、松花江三角地带,受两江影响,地下水量充足,水质清澈,水位通常在地表下4米,涝年或两江汛期,接近地面,1958、1960、1972、1984年,水位几乎与地表平。场内河泡总蓄水500——1,000万立方米,汛期可达1,500万立方米。
(一)河流
黑龙江在场内一段西北起大坝水闸北侧,东至向阳水渠,长5.7公里,江水面宽1—3公里,江岸至江心主航道1—1.5公里,河床平均比降为1/5000,水位通常在海拔55—57米,一般年份两次高水位,一次是春季,水位可升高到58—59米,叫做“桃花汛”;一次是夏秋之交,水位升到59—60米,叫做“秋汛”。近50年间,比较高的有3年,1958年62.2米,1972年62.18米,1984年最高,达62.72米。黑龙江水11月初结冰,来年4月中下旬解冻。
旱河是一条天然的黑龙江溢洪河,西起名山农场于海桥江通,向北接黑龙江,向东与肇兴乡五马架泡相连,直到“大亮子”,入黑龙江,流经江滨农场十二队、林场、九队、八队、七队、六队、五队、四队、副业队等,全长45公里,场内25公里,常年有水河段20公里。河面宽窄不一,平均宽度200米,河底平坦,比降与黑龙江同,床底多草炭淤泥,深达2、3米。
旱河水位随黑龙江水与自然降水的多少而变化,一般在海拔56米,平均深度1.5米,河口最深3米,除江水倒灌外,旱河河床及沿河的泡沼还有许多“泉眼”。河水流动缓慢,每秒0.2米,年流量100万立方米。江水来时,倒灌旱河,有时出槽成灾。1975年沿黑龙江岸修筑防洪堤坝和水闸,水位被控制,有利于淡水养殖和农田灌溉。
向阳干渠是一条人工排水渠,1967年开通,西南起军川农场、名山农场和莲花乡三交界的莲花泡,经军川、名山及场内10个生产队,北通黑龙江,全长45公里,经场内30公里,北段10公里谓“向排总千”,西南段20公里谓“向排南干”,总干平均宽4.7米,深4.5米,南干平均宽3.3米,深3.5米,平时水少,干旱时断流,雨季水多,通常水深1米左右;松花江洪水,由莲花泡流入向阳干渠,深度可到2米多。水流速度以水量而异,每秒0.1—0.3米。
(二)泡沼
场内泡沼多在旱河河床低洼处,共12个,总面积590亩。较大的5个。由西而东——月牙泡位于九队西北,面积90亩,水深1.5米,形似月牙,故名。侯家泡位于九队东北,面积65亩,水深1米。高轩泡位于八队东北晒场后边,面积70亩,水深1.2米。无名泡在七队后坎下,面积90亩,水深1米。“小钱柜”位于五队东,面积75亩,水深2米。这些泡沼的水量随旱河水位的涨落而变化,旱河水位高时各泡沼相连,低于海拔57米时,互不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