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帜上一个“令”字是作为令旗。
在中国古代的军队中,普遍使用小旗作为传达命令时的标志,称为令旗。通常,旗杆头为铁制尖头,旗为绸布制,上写有一个“令”字。《清文献通考》的《兵十六》卷中记载,大将军、将军、督抚等高级军官,使用三角形令旗;驻防将军、都统、副都统用方形令旗。
一、拼音:lìng、líng、lǐng
二、释义:
[ lìng ]
1、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命~。法~。朝(zhāo)~夕改。
2、古代官名:县~。~尹。尚书~。
3、使,使得:~人兴奋。
4、时节:时~。节~。
5、美好,善:~名。~辰。~闻(好名声)。
6、敬辞,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尊。~堂。~岳。~郎。~爱。
7、短的词调(diào),散曲中不成套的曲(多用于词调、曲调名):小~。如梦~。
[ líng ]
〔~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b.复姓。
[ lǐng ]
量词,印刷用的原张平版纸五百张为一令。
三、例句:
令,发号也。——《说文》
倒之颠之,自公令之。——《诗·齐风·东方未明》
既不能令,又不受命。——《孟子·离娄上》
其身正,不令而行。——《论语·子路》
令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陈寿《三国志》
召令徒属曰。——《史记·陈涉世家》
乃下令。——《战国策·齐策》
四、字形:
从亼(ji)从卪(j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