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青枯病的防治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选择抗病品种。
第二,种子处理。
从无病植株上采种,必要时进行种子消毒,可采用52℃温水,或链霉素300毫克/升浸种30分钟,洗净后催芽播种。
第三,农业措施。
实行与禾本科或十字花科作物进行4年以上的轮作。有条件的可与水稻田进行水旱轮作,效果更佳。夏季高温季节可利用太阳能热力对土壤进行消毒,每667米2施消石灰100~150千克和碎稻草或麦秸1000~2000千克混匀后,撒施土壤表面,然后翻耕并浇足水再覆盖地膜,密闭温室或大棚20天左右,使土壤温度持续在50℃左右,便可杀死土壤中的病菌。
第四,药剂防治。
定植时用青枯病拮抗菌MA-7、NOE-104浸根,发病初期应用77%氢氧化铜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农用链霉素180毫克/升溶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0.25升,隔7天灌1次,连灌2~3次。
青枯病为我国南方茄子的重要病害之一,每年夏天发生。茄果类的重茬地、酸性土、黏重土、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等地易发病。防治方法:①实行与非茄科作物轮作2年。水旱轮作效果最好。②品种间有抗病性差异,选用耐病品种,或采取嫁接。③从无病田、无病株采种。④发病严重地亩施硝石灰100~150千克,使土壤酸碱度调节为pH8。⑤保护地加强通风、适当遮荫,降低土壤温度。⑥露地栽培畦面铺稻草、麦秆等以防止地温升高。⑦发病初期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株灌药液0.3~0.5升,隔10天1次,共灌3~4次。
茄子青枯病防治对策
经过反复试验,棚室茄子青枯病采取综合防治对策,可将死秧率均控制在5%以下,取得较好的效果。
1.农业防治 ①选用无病种子或耐病品种。如黑又亮、辽茄4号等,有条件的可采用嫁接栽培,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②合理轮作。避免番茄、辣椒等茄科蔬菜连作,与非茄科作物如葱、蒜等轮作3年以上。③种子消毒。先将种子在冷水中浸3~4小时,再放入体积为其5~6倍的55℃温水中,连续搅拌15分钟后,取出种子立即用清水降温后冲洗干净,晾干播种或催芽后播种。④培育无病壮苗。用无病土育苗,并在前茬未种过茄科作物的地块育苗。播种前用5%多菌灵WP1000倍液喷洒苗床,最好用营养钵或营养袋育苗,减少定植伤根。⑤处理定植棚室。农闲时对发病棚室进行土壤处理,可用98%棉隆每亩30公斤撒在土表上,并覆盖塑料薄膜,5~7天后揭膜放风,也可结合整地施生石灰每亩50~100公斤进行土壤改良和消毒。采用大垄双行栽培,垄高20厘米,宽60厘米,覆地膜,滴灌浇水。⑥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基肥,施用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并平衡追施氮、磷、钾肥。第一次采果后,叶面适当喷施0.2%磷酸二氢钾或阿曼达等叶面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及时中耕,培土、促进根系生长。灌溉要小水勤浇、滴灌,禁止大水漫灌,防止病菌随水传播。发现零星病株及时拔除,病株带出棚外深埋或烧毁。在病株周围土壤中撒生石灰,防止病菌扩散传播。收获后及时清理田园,将茄秧连根拔除,清扫残枝落叶,集中进行处理,减少田间病源积累。
2.化学防治 种子用新植霉素300毫克/公斤浸种30分钟,洗净后催芽播种。发病初期用77%可杀得WP5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SP4000倍液、14%络氨铜AS300倍液、77%新植霉素4000~5000倍液、50%琥胶酸铜(DT)WP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250~500毫升,隔7小时灌1次,连灌3~4次。
3.生物防治 使用新型微生物农药“0.1亿cfu/g多黏类芽孢杆菌细粒剂”500~600倍液,定植时灌溉,或发病初期用600~700倍液灌根,田间防效可达83%~97%,病害严重发生时可增加用药次数和用药量。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