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桩不像梅花为什么叫梅花桩

2025-04-27 03:18:5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梅花桩,又名梅花拳,简称梅拳,是立于桩上练习的一种拳术,也常用来作为基础功练习。梅花桩起源于明末,最初以家传形式流传于民间,到清乾隆年间始向外界流传,近代以河北栾县韩其昌传人较多。

梅花拳古称梅拳,是中国较为古老的传统拳种之一。《梅拳秘谱》上说:"梅拳之始因年代久远而不可知,传云汉时已有,至今已有百余世矣。" 梅花拳也叫梅花桩,是干支五势梅花桩的简称,属昆仑派。据梅花拳经典《五护纲领》记载:"周昭二十五年,古佛生焉,居伯阳(老子)之后,占仲尼之前"。"古佛"即东方离,化名云磐,住在西域天磐云程孝县清静宫玄金殿,即昆仑山一带,他创造了两种拳:一为"八卦"(不是指八卦拳、八卦掌),一为"梅花"。其中,八卦为行路拳,梅花为看家拳。有"出门合八卦","回家踏梅花"、"东昆仑八卦神掌,西昆仑梅花神拳"之说。周昭王乃西周第四代君王姬瑕,姬瑕称王是在公元前十世纪末,也就是说,东方离创拳、传拳的时间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在梅花拳弟子中着这样一首歌谣:

先有武当后有天
俺比武当还当先
开天辟地治世界
留下树林和山川
这几句歌谣充分说明了云磐始祖创建梅花拳的历史之久远。云磐始祖下山传拳时,时逢满山梅花开放。于是,他据梅花五瓣而定五行,取梅花迎寒而放之意,外干枯而内丰盈,下盘节而上通天。招数似疏而密,伏机而待,变化无穷。具阴阳五行之资,又通八卦之神妙。朵朵梅花又预示着世间每一个弟子,于是,给自己创建的拳命名为"梅花拳"。
梅花拳史上有明确记载的是在公元前479年(周敬王41年),王秋白,齐建文、楚庄明、宋定国、吴龙军、秦穆和六人创立"梅花五虎拳"。公元前223年(秦王政24年)梅花拳正式立谱,写成拳谱传于后人。第一部拳谱叫《五虎七星拳》。梅花拳共有四大谱、四小谱。第一小谱是在公元前208年(秦二世2年)立;第二小谱是在公元9年(新朝元年)立;第三小谱在公元49年(汉光武帝刘秀建武25年)立;第四小谱在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立。
梅花拳至公元1628年(明崇祯元年)有了新的进展,起了更大的变化。四大谱被定为祖谱,祖谱又分为十二小谱,十二小谱又成为十二派。十二在全国迅速发展开来,由梅花精拳改为梅花拳。四大祖谱改为"梅花令"。以"正忠令"为祖。于此,全国的梅花拳共分十二支三大派(三大家),即龙门派、青龙派、金龙派。
从公元前479年至公元1628年,梅花拳已发展至170代;从公元1628年至今,又发展了28代;从公元前面479年至今,全国梅花拳已传承了198代。

回答2:

太阳干支梅花桩,简称梅花桩,太阳亦称太一、太乙,乃抱一修道之法,虚灵有觉谓之心,五脏心属火,五行火属阳故曰太阳,干支梅花,天地之数始于一,变于三,终于九,大化干旋日月运行,寒暑往来,兴废治乱而成变化,经纬度衡,施政安民之用,因时,因事,因地,论民情,民生,战伐,攻克之事。

古老的太阳干支梅花桩法包括桩功、桩阵、车阵、阵法、桩法。是内外兼炼文武双修的练功方法,是一套完整的从武术功法到阵法韬略的武学体系。

桩法分为桩上、桩下两种练功方法。在桩上练功,以步为根,以角度为本的训练方法。其目的是拉开脚骨关节,增强整体爆发力,达到步伐起落精确,再配合桩下功法;以穿桩、靠桩、拔桩、踢桩、拍桩,加上进、退、起、落、闪、躲六路角度不同的变化,从而达到“拳无影,身无形,脚无踪”锻炼人体的整体协调性及充分达到人体的潜能综合发挥。并且身形舒展大方,颇具英雄气概。

桩功包括站桩、行桩、穿桩、靠桩、拔桩五种桩功。另外每一种又分为五种方法锻炼,针对不同身体部位去练,达到一定作用的灵活性,反应性。

五势是梅花桩中基本功法之一,分阴阳五式;一三五七九为阳五式,二四六八零为阴五式,一阴一阳,动静相依。十位数字互相换位便形成了个数理世界,而阴阳五式互相转换再加步法和过渡的间接动作,便生出了无穷的奥妙。

太阳干支梅花桩以五行定位,加四维,成八卦九宫之象。
桩法之奥妙不在桩而在法,桩固而定位、法活而多变。立桩而演法、法深而变奥。人练桩乃小术,桩变阵乃大道。
梅花桩桩法是一种更高境界的练功工具,它包括天罡桩、长蛇桩、天门桩阵等。现列举部分桩阵。

(一) 天罡桩

此种桩法为三十六根,高三尺六寸,桩粗因脚而定, 粗不过足(一般六至八公分),距不过步, 主要用来训练人的平衡与反应能力,练习时分桩上、桩下两种练法。桩上练习的目的是为了拉开脚关节的弹性,增强整体爆发力和达到起落精确,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