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中,动物的活动有着自己的特点和规律,一些动物白天活跃,一些动物夜间活跃,一些夜行的动物经过长期的进化练就了特殊的本领。夜行动物之所以能够在夜间行动,寻找食物和捕猎,这就是因为它们的眼球的结构比较特殊。它们的眼睛的底部有许多特殊的晶点,这些晶点有很强的反射光线的能力,可以把周围微弱分散的光线收拢、聚合成束,集中地反射出来。当光线透过视网膜到达眼球后部的虹膜时,被虹膜再次反射到视网膜上成像,大幅度提高了视觉能力,这就是夜行动物在夜晚也能借助微光狩猎的原因。所以,具有很强的夜间活动能力的夜行动物的眼睛,自身是不发光的,而是眼睛的特殊结构反光造形成的。
人类的眼部结构和狗狗的存在很大差异,那么这个差异在哪,答案就在于视网膜。由于视网膜存在两种特殊的感光细胞,一种叫做锥状细胞,一种叫杆状细胞。前者是明视觉器官,即白天使用;后者叫暗视觉感光器官,即晚上使用。由于杆状细胞的大量存在,所以狗狗可以在夜晚捕捉到大量光线。当这些光线进入到狗眼时,会透过视网膜投射到虹膜上,而后再次反射到视网膜,所以就形成了这种特殊的发光现象。
这是因为它们的眼睛的结构和人类眼睛的结构是不一样的。这些会发光的动物,大多数都是猫科动物,它们的眼睛当中比人类多了一个小配件——“反光膜”。这个反光膜是一个高反光层,当光线进入了它们的眼睛以后,这个反光膜就会将光线反射,强化,然后再投放到视网膜当中。这种特殊的机制,让猫咪获得了远超过人类的光敏感度。只要在漆黑的夜晚里面有一点点的光线,在它们的眼里就是明晃晃的光源。这就是为什么它们可以在夜晚的时候看到所有东西的原因。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兽医眼科医生辛西娅鲍威尔博士表示,我们能看到的许多动物,特别是昼伏夜出的动物,在视网膜后都有一个特殊的反射层——绒毡层,狗狗也有这个反射层。当光线进入动物的眼睛之后,没有被感光细胞捕抓到的光线,会被绒毡层像镜子一样反射出来,让视网膜有二次机会捕捉到进入眼球的光线,能够帮助这些动物在黑暗中能看得更清楚。而这部分光线在通过瞳孔的光线聚焦后光点小,亮度也提高了,这也就是在弱光下,狗的眼睛能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