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是通过什么形式确定的?

2025-02-25 08:09:32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1、“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动员群众参加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面积、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2、近代植树节是由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发起的。19世纪以前,内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原,树木稀少,土地干燥,大风一起,黄沙漫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国著名农学家莫尔顿提议在内布拉斯加州规定植树节,动员人民有计划地植树造林。州农业局采纳了这一提议,并由州长亲自规定每年4月的第三个星期三为植树节。

3、这一规定出台后,当年就植树上百万棵,16年间植树6亿棵,终于使内布拉斯加州10万公顷的荒野变成了茂密森林。为了表彰莫尔顿的功绩,1885年州议会正式规定以莫尔顿先生的生日4月22日为每年的植树节,并放假一天。

4、中国曾于1915年由政府颁令以清明节为植树节。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于北京。1928年4月7日,民国政府颁布植树令,以清明节植树方式纪念孙中山。

5、1979年2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人民。

回答2:

我国是在1979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确定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植树节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动员群众积极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和植树月,共称为国际植树节。提倡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

中国的植树节由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于1915年倡议设立,最初将时间确定在每年清明节。1928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新中国成立后的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

植树节是为了保护倡导人民种植树木,鼓励人民爱护树木,提醒人民重视树木。树木对于人类的生存,对于地球的生态环境,都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982年的植树节,邓小平同志率先垂范,在北京玉泉山上种下了义务植树运动的第一棵树。1984年 9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总则中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从而把植树造林纳入了法律范畴。

1990年3月12日,邮电部发行了一套4枚“绿化祖国”邮票,第一枚为“全民义务植树”。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为了保护林业资源,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设立了植树节。

回答3:

我国植树节以政府通令和人大审议的形式 正式确立,植树节最早由凌道杨 、韩安等林学家于1915年建议实施,最早的植树节日期和清明节是同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