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路上的花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的意思
小路上的花都开了,回来的时候不要着急,慢慢走,欣赏啊。五代十国时代吴越国的君王钱鏐.这个在吴越间称帝的乱世英雄横刀立马成就天下而少读书,曾命三千铁弩射回八月钱塘江潮。但世人记得他却不是因为他雄霸吴越,史上明君何其多,哪一个不是如此?这个小名叫“婆留”的君王,之所以为人铭记,只缘于一个风情万般的故事。
宋人的笔记和明人周楫的拟话本小说《西湖二集》里均有记载此典故。吴王妃每年以寒食节必归临安,钱鏐甚为想念。一年春天王妃未归,至春色将老,陌上花已发。钱鏐写信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田间阡陌上的花发了,你可以慢慢看花,不必急着回来。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苏东坡以旷达之胸襟,写下了《陌上花》这样哀思婉转的诗,这里的陌上花和缓缓归没有吴越王对爱妃的体贴思恋,却是对身世飘零、国家兴亡的感慨。尤似“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后庭花”。
去时陌上花似锦,来时楼头柳又青
这是程砚秋的代表作《春闺梦》里的一句唱词,说的是丈夫去打仗,把新婚妻子抛在家里,妻子思念丈夫整整一年,送别时花似锦绣,转眼柳树又青。下一句是可怜侬在深闺等,海棠开时我想到如今,门环偶响疑投信,市语微哗虑变生,因何一去无音信,不管我家中肠断的人。
吴越王钱镠的原配夫人戴氏王妃,是横溪郎碧村的一个农家姑娘。戴氏是乡里出了名的贤淑之女,嫁给钱镠之后,跟随钱镠南征北战,担惊受怕了半辈子,后来成了一国之母。虽是年纪轻轻就离乡背井的,却还是解不开乡土情节,丢不开父母乡亲,年年春天都要回娘家住上一段时间,看望并侍奉双亲。钱镠也是一个性情中人,最是念这个糟糠结发之妻。戴氏回家住得久了,便要带信给她:或是思念、或是问候,其中也有催促之意。过去临安到郎碧要翻一座岭,一边是陡峭的山峰,一边是湍急的苕溪溪流。钱镠怕戴氏夫人轿舆不安全,行走也不方便,就专门拨出银子,派人前去铺石修路,路旁边还加设栏杆。后来这座山岭就改名为"栏杆岭"了。
那一年,戴妃又去了郎碧娘家。钱镠在杭州料理政事,一日走出宫门,却见凤凰山脚,西湖堤岸已是桃红柳绿,万紫千红,想到与戴氏夫人已是多日不见,不免又生出几分思念。回到宫中,便提笔写上一封书信,虽则寥寥数语,但却情真意切,细腻入微,其中有这么一句: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九个字,平实温馨,情愫尤重,让戴妃当即落下两行珠泪。此事传开去,一时成为佳话。清代学者王士祯曾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二语艳称千古。"后来还被里人编成山歌,就名《陌上花》,在家乡民间广为传唱。
P.S:一楼很简洁了 其实我这个算是出处 简单了说就是田间的花......
就是指田间的花.(不知够简洁不)
路上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