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离退休干部党组织现状及活动开展情况
干部在离退休过程中,组织关系相应的发生了转移,机关事业单位离休干部混编到所在单位党支部,企业离休干部统一划至老干部局,建立专门党总支和支部,退休干部组织关系转入居住地社区。从杜尔伯特县离退休干部队伍结构变化趋势看,截至2013年底,离休干部120人,其中党员103人,分别归属于县企业离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党支部和各党委混编支部。全县退休干部党员995人,占离退休干部总数的90.6%,并且仍以每年近100人的数量增加,其中处级退休干部党员22人,成立了原县处级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划归县委老干部局党总支管理;科级以下退休干部党员973 人,划归居住地社区党总支和乡镇、村党组织管理。
(一)离休干部党建工作坚持开展。离休老干部普遍进入“双高期”,平均年龄达到84.5岁,虽然在发挥作用方面有所减弱,但老干部离休不褪政治本色,依然坚持组织生活。在县属企业关停并转的过程中,企业离休干部组织关系统一划转至老干部局党总支,成立了企业离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党支部,选配了支部班子,确立了办公场所,县委老干部局班子成员专人负责联络组织,支持党支部结合实际开展活动。党支部坚持定期开展学习,支委为卧床党员送学上门,坚持开展入户走访送温暖、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参观考察等活动,支部曾获得全国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大庆市百面红旗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机关事业单位离休干部党员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单位,混编到所在单位党支部,由支部负责召集组织生活,提供走访慰问、参观考察等服务管理,离休干部党员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参加本单位的组织生活。
(二)退休处级干部支部活动日趋活跃。在处级退休干部纳入老干部局管理范围后,考虑到组织关系分散在各社区,集中开展组织生活有一定困难,将其组织关系统一转至老干部局党总支,成立了原县处级离退休干部党支部,配齐配强了支委班子。在开展组织生活的同时,注重发挥原县处级干部丰富的领导经验、政治优势和威望优势,在关心下一代、党风廉政建设、司法公正监督、群众性协会组织领建等方面发挥作用。原县人大副主任刘玉森同志任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十年,工作兢兢业业,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县门球协会在原县人大主任李泽春、原公安局政委何树森的带领下,会员队伍不断扩大,各级各类门球训练、比赛活动常年开展,为其他协会组织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三)退休干部党员引领特色支部健康发展。从2002年开始,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干部职工党员组织关系相继转入泰康镇7个社区党总支102个党支部。退休干部党员继续保持先进性和为党工作的热情,发挥自身优势,团结和带领支部委员及广大党员,积极开展特色支部创建活动。目前,7个社区党总支已经建立文化活动、校外辅导、法律援助等特色支部38个,占支部总数的37.2%。西城社区文化活动站党支部在退休干部党员邱淑华带领下,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特点,把组织生活与健身娱乐结合起来,每天坚持先学习一小时后再开展戏曲、歌舞、棋牌等各类健康有益的活动。退休干部党员马洪君组织退休教师常年在蒙古族实验小学、第二中学等学校开展校外辅导,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
(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模式初见规模。以泰康镇为例,每个社区将辖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设1名格长、2名网格员,网格长负责本网格的全面工作,网格员负责具体工作,同时设立了以离退休党员为骨干的楼栋长、单元长,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层级负责网络,逐步实现排查全覆盖,管理无缝隙,服务全方位,基本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有矛盾纠纷及时化解,需要服务及时到位。
二、老干部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离休干部进入“双高期”和退休干部不断增加,离退休干部的思想状况也日趋活跃和复杂,对政治参与和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更加突出,活动方式更加多样化,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随之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离退休干部自身问题。一是老干部党员年龄大,患病多。离退休干部党员年龄普遍较高,健康状况逐年下降,因长年患病、行动不便,人户分离、居所多变、外出频繁等情况逐步增多,不能经常参加和不能参加组织活动的老党员在逐年增加,影响了党内组织活动的开展。二是部分退休干部党员有心理落差。不能正视退休后角色转换的现实,有明显的失落感,觉得社区党组织建设薄弱,人多事杂,环境条件差,不愿到社区和其他党员一起开展活动。三是有些退休干部党员思想滑坡。存在“离退休万事休”的思想,自行降低党员标准,放松自我要求,认为退休后就不用和在职时一样参加组织生活了,甚至连党费都不愿按时足额上缴。四是少数离退休干部对组织生活存在认识误区。有些党员干部参加了各类协会和兴趣小组等团体活动,以为这些就是组织生活,用文体活动来代替组织生活。
(二)组织建设问题。一是离休干部党支部组织建设问题。从班子建设看,离休干部已不存在“后继队伍”问题,因年龄大、身体状况差等原因,支部班子成员的选择面越来越窄,活动能力越来越差,活动次数越来越少。二是退休干部没有专门支部。各社区多按区片建立党支部,支部中包含大中专毕业生、转业军人、退休干部等成分,人员构成年龄跨度大,素质参差不齐,很难从老年人身心特点出发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三是社区支部班子配备不强。各党支部书记多数由各居民委主任兼任,支委班子虽能配齐,但很难配强,影响和制约了支部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水平提升。四是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方式方法单一。一些社区的工作人员对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认识不高,抓支部建设和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经验缺乏,方式方法单一,不能吸引离退休干部积极参加活动。有的仅限于收党费,开一两次会,活动开展很少,离退休干部没有归属感。
(三)环境条件问题。一是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人员偏少。各社区除主任外没有编制,仅有的几名工作人员多从乡镇干部中调派,各委主任多由所在社区居民聘任,“上边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从社区主任、工作人员到各委主任忙于社区各种工作,投放到支部建设方面的精力少。很难抽出工作人员专项负责管理支部日常工作,多数支部组织学习主要靠书记召集和大家自觉。二是缺少活动场所。现在社区办工用房面积偏小,比如杜尔伯特县泰康镇七个社区办公面积不足3000平方米,仅能维持日常办公需要,缺少专门的支部学习、活动场所。各支部开展活动多与驻区单位协调,场所不固定,有的支部会议甚至开在支部书记家里。三是活动经费不足。各社区党建经费由县财政拨付,每个社区均达到两万元以上,但仍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各委主任兼任支部书记没有专项补贴,退休干部党员担任支部书记每月仅有100元的交通通讯补贴。
三、加强老干部党支部建设的对策和改进的措施
在新形势下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探索灵活有效的活动方式,发挥离退休干部党员在离退休职工乃至老龄事业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必须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改善工作条件,在保证离退休干部党员享受党员权利的同时,引导他们接受党组织的管理教育,自觉履行党员义务,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一)整合力量,建立统一的涉老服务管理机构。着眼于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的实际,为发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在引领老龄事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中的作用,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工作效率,建议将老干部局、老龄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科室、社区部分资源进行整合,建立统一的涉老服务管理部门,划拨专项经费,为离休干部党员、退休干部党员和其他老年人提供服务。
(二)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一是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特别是组织部门要把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加强对老干部党组织建设的领导,定期听取汇报,积极研究解决老干部党组织建设存在的困难,逐年解决社区机构编制、干部配备、党组织活动场所、经费等问题,为支部正常开展活动提供应有的保障。二是建立特色支部。各社区党总支和村级党组织可以打破区域限制,根据退休干部党员的工作经历、特长和身体情况建立特色支部,发挥老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助学、宣讲、保健等多方面开展活动,以实际效果为群众带来实惠。三是选好配强领导班子。重视发挥领头羊的作用,选配党性强、威信高、讲奉献、身体状况相对较好的老同志担任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和委员,重视学习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班子配置,最大限度的调动工作积极性。注重年龄梯次搭配,培养和储备后备人才,保持支部的生机与活力。四是完善各类制度。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完善走访、困难帮扶、送会送文上门等制度,做到组织集中学习与个别沟通相结合,集中活动与个别走访相结合,联系制度与组织关心相结合,以多种形式与党员保持联系,把党员纳入有效的教育管理体系中,引导他们“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
(三)增加投入,加强阵地建设。一是保证支部学习活动场所。为各社区和村级党组织退休干部特色支部划设固定学习场所,建立和完善党员活动室,整合县级老干部活动中心、体育场、文化馆等公共资源,向离退休干部免费开放,发展壮大老年大学等老年教育阵地,满足支部党员日常学习和开展活动的多样性需要,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开展活动拓展更大空间。二是增加党建经费。在原有资金的基础上,要适当增加投入,加大经费保障力度,用于老干部党支部组织学习,开展活动,购买学习资料,保证支部学有资料、活动有经费。对担任支部书记的退休党员干部,适当增加补助标准,不断调动他们兼职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倡导文化养老,结合离退休干部党员的兴趣与爱好,适时组织离退休干部党员开展各类有意义的文体活动,将支部活动与各类比赛相穿插,寓教于乐,在过好组织生活的同时不断增强他们的体质、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发挥离退休干部的积极作用。一是推选退休干部党员担任支部书记。退休党员干部时间充裕,经验丰富,精力犹在,要注重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鼓励他们为社区党组织建设发挥余热。二是为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多为他们提供便利条件,引导他们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讲党的历史、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组织他们开展传统教育、执纪监督、民事调解、创建文明城市、政策咨询、爱心助困助学、校外辅导、技术服务等各项活动;发挥他们在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关心下一代、抗灾救灾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创新开展党建活动,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一是组织离退休干部党员积极参与“党建进楼院,宗旨进心中”活动。把离退休干部党员、下岗职工党员和在职党员编入楼栋党小组,带头宣传党的政策,带头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带头帮扶困难家庭,带头协调邻里关系,带头维护社会治安,带头创建文明楼院和文明家庭。二是开展“党员义务奉献日”活动。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开展“党员承诺”活动,组织社区离退休干部党员志愿者栽花种草、清理小广告等义务劳动,使党员牢固树立“凡事讲党性、为人重品行、处处作表率”的思想,充分发挥离退休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使社区工作更加生机盎然。三是积极推进共驻共建工作。在社区建立“事情共商、资源共享、难题共解、文明共创、活动共办”的共驻共建新机制过程中,发挥离退休干部党员的桥梁纽带作用,与辖区各单位建立密切联系,开展丰富多彩的共建活动,做到思想工作联做,社会治安联防,公益事业联办,环境卫生联搞,文体活动联谊,共倡文明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