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末期曹魏的大将军、太尉、太傅司马懿与二子司马师、司马昭都是权倾一时的权臣。司马炎于公元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新政权,建国号为晋,定都于洛阳,西晋代魏后,期间发生西陵之战,公元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 但灭吴后,西晋举国沉浸在奢侈腐败的气象之中,晋武帝出身世族,其家族经过长期发展,早就形成庞大的权贵集团。因此自西晋建立,政风十分黑暗,贪赃枉法,贿赂风行。这是其一。。。
西晋一大特色是大量游牧部落内迁。自东汉光武帝允许边民内迁以来,大量游牧民族被迁入,到西晋时关中和凉州的外族已占当地人口一半。这些外族被世族收作奴婢。由于迁入人口数目相当多,与关中一带晋人相差不远。为西晋亡国和五胡十六国埋下伏笔。这是其二。。。
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八王之乱是其三。。。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历时七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
这是自秦国实施郡县制,汉王朝七王之乱之后,又一个因为分封制惹出的乱子,再有就是明朝的靖难之役,而且靖难之役还成功了。。。
这几个原因,,基本上就是我认为西晋迅速灭亡的原因。。。
本来什么都是从人家那偷来的,肯定亡得快啊。西晋时期,世家大族掌握政权,就连统治者本身就是从世族发展而来的,统一之后,一股空谈的气氛很重,从上到下喜欢玄术,而且腐败非常快。从体制上来说,司马炎恢复了早已被时代证明且抛弃了的分封制,大封宗室为王,为八王之乱西晋统治集团内讧埋下了隐患。同时,在继承人方面,立一个傻子司马衷为太子,把江山传给一个傻子,能不亡吗?而且还是一个妻管严的傻子。这是内部原因,自身内讧,造成国力大损。外部原因,就是,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对洛阳就已经形成了半包围局势,而西晋统治者,在对待这个问题上,没有像后来的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反而对他们征收重赋,残忍的奴役他们,导致他们在后来在西晋统治者内讧之后,趁乱崛起,不得不说,这一切都是咎由自取
一方面,统治者快速陷入了昏庸的状态(何不食肉糜),导致高层的全力斗争。同时,分封制也导致各个地方的藩王,拥有野心,八王之乱重创了西晋王朝。
另一方面,游牧民族大量的南迁,成为很大的不稳定因素,这些人生产力比较弱,可一旦起兵造反,战斗力和破坏力却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