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既是小学语文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体验美的
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学科优势,充分挖掘古诗中的美育因素,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诗歌意境,把握诗歌情趣,领悟诗歌内涵,从而使心灵得到净化、智慧受到启迪,情感受到震撼,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语言意境
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它凝练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倍受人们的喜爱。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如何挖掘其中的美育因素,让学生在背诵古诗,熟读古诗的基础上学会欣赏与体验,不断增强学生的审美水平是当前古诗教学的重要课题。笔者从语言美、景物美、意境美三个角度对如何实施美育教育进行了解读。
一、语言之美
文学是语言的凝结,抓住文本这一本质。熟读文本是第一步,离开文字谈文学那是空中楼阁,镜中花。品读文本是关键,古诗文凝练,更要反复读,慢慢读,仔细读。
一读正音,古诗文不同于现代文,很多汉字在演变的过程中字义字音都有改变,教师一定要正音。
譬如见字:北朝民歌《敕勒歌》风吹草低见牛羊句中的“见”都是通假字,都通“现”,是“显现、显露”出来之意,因此读xian。但是在《所见》和《夜书所见》题目中的“见”以及张籍的《秋思》城里见秋风”中的“见”,都是“看见”的意思,并无“显现”之意,不是通假字,所以读jian。再譬如重字: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中的“重”是多音字。“花重”
表现了春雨后花儿“红艳艳、沉甸甸”的红艳欲滴状态,因zhong而这里“重”要读。而张籍《秋思》中的“欲作家书意万重”,是说家书想要表达的意思很多很多,“万重”就是“很多层”的意思,要读chong。
二读断句。古文是没有标点的,古时阅读时加上句读,理解句意。古诗恰当的断句,既可以给古诗增加音韵节奏美,又可以正确理解诗意。,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断句需要教师的训练范例,更需要诵读的语感。
譬如《凉州词》原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有一位书法家给慈禧在扇面上题《凉州词》的诗,少写了一个“间”字。书法家的巧妙断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
题主是个老师吧?古诗教学中进行美育的最好方法,是把学生带入意境中去体验,这样就有最深切的感知,就学得好,就像歌词里面说的那样。
HeroYang:诗味卷洪波|歌词
容颜随风去,
智慧心上来。
诗味卷洪波,
青天离骚歌。
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