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化常识的提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领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传统节日内容丰富,涉及到人们的生产活动,衣食住行,礼仪风俗等,与孩子们息息相关的。幼儿生活周围的人、事、物和活动,都蕴含是传统节日文化内容。通过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孩子们生活化常识有所提升,了解各个节日的名称和时间,如正月初一是春节。同时也了解各个节日中的习惯于风俗,如张灯结彩元宵节,吃汤圆。节日与幼儿的现实生活状态紧密相连,并以孩子们喜欢的形式存在着,让孩子们感受节日文化的同时,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使孩子们爱生活,享受生活。
(二)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在幼儿园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节日的风俗习惯,常常和孩子们一起制作食品,安排了不少动手实践的活动。如:中班主题《中秋月儿圆》中,我们邀请了厨房师傅,让孩子们参与了做月饼的过程。一个个圆圆的小月饼都是孩子们亲自参与制作的,孩子们别提有多开心,一次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月饼是人们仿照圆圆的月亮的样子做的,加深对“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风俗的了解。
(三)乡土气息的感受和人文背景的了解
如何让孩子了解我们民族特色,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既宽泛又抽象的概念,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一放面让孩子们感受了节日的乡土气息,如我们中国最盛大、最热闹的春节,按照我国的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过节是以“红色”为主,收红包、挂灯笼;孩子们放鞭炮、点烟花;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让孩子们心中留下一个红彤彤、甜滋滋的年,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年。另一方面也让孩子们了解了节日的人文背景,如清明节: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是纪念介子推。在大班主题活动中,幼儿认真听革命英雄的故事,一起动手做花圈,鼓励幼儿在家长陪同下祭祀扫墓、踏青郊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