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尤未悔是什么意思

2025-03-31 22:04:1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这是我心中所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1、出处

出自先秦屈原的《离骚》。

2、原文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3、释义

他们攻击我佩带蕙草啊,又指责我爱好采集茝兰。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怨就怨楚王这样糊涂啊,他始终不体察别人心情。

扩展资料:

1、《离骚》是一首“屈原的政治生涯传记”诗。以浪漫抒情的形式来叙事是其主要的风格。赋、比、兴三种修辞手法灵活穿插转换是其语言运用上的最大特点。

2、表达了要使楚国强大就必须推行美政的治国思想。表达了推行美政失败被贬后的不满不悔情绪及继续推行美政的坚定信念。表达了无机会再行美政则宁死不叛楚王的忠诚。

3、《离骚》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长顑颔亦何伤。”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

回答2: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这句话出自屈原的《离骚》,现在比较公认的意思和翻译是这样的:
“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叫我死九次我也绝不改悔!”
这只是意译,它的真正含义是:我将坚持我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决不后悔.

回答3:

1.含义:只要合乎我心中美好的理想,纵然死掉九回我也不会懊丧。
2.语出屈原的《离骚》,两句话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他的理想是抗击强秦的侵略,维护楚国的独立,实行清明的政治。诚如司马迁在《史记》本传中所说:“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洪兴祖《楚辞补注》则说:“言已覆行忠信,执守清白,亦我中心之所美善也。”二说基本上一致.诗人为了实现理想,虽九死而无一生,他也是心甘情愿,始终不悔。

回答4:

  • “善”:向往,希望得到(的东西或品质)。

  • “虽”:即使,纵然。(在这里不表示“虽然”的意思)

  • “九”:多次,数次。表约数,泛指多次,这里不是实指。“犹”:仍然。

  • “未悔”:不会懊丧,不后悔。“悔”:怨恨,后悔。

  • 翻译:这是我心中所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 表达作者为追求国家富强、坚持高洁品行而不怕千难万险、纵死不悔的忠贞情怀,后来人们在表达坚持理想、为实现目标而奋斗时常引用这一名句表达心志。

回答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