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萎缩准确的来讲并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神经影像学的表现,既可以见于一些遗传性、病变性的疾病,也可以见于某些急性的病程,比如急性的小脑炎的后期,以及某些药物的中毒等,都有可能导致小脑萎缩的出现。甚至是某些临床没有症状的人经过影像学的检查,也可能会见到小脑萎缩,尤其是以中老年人较为多见。他们有共同的特征,就是神经影像学检查发现小脑的容积减小、脑沟增宽,可以分为局限性以及广泛性的小脑萎缩。
由于小脑主要参与躯体平衡和肌肉张力的调节,因此,小脑萎缩的患者临床上大多数都会表现为步态不稳,共济失调或者言语不清的症状。
有很多疾病引起小脑萎缩,首先就是遗传性的疾病,比如,脊髓小脑变性或者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萎缩症等,这些患者经过检查都可表现为小脑萎缩。
然后就是一氧化碳中毒或者苯妥英钠等药物中毒,也会对患者的小脑造成损伤,从而导致小脑萎缩的出现。有一些酒精性的小脑变性也可以表现为小脑萎缩。或者神经副肿瘤综合征由于长期的对脑部造成侵害,也会导致小脑萎缩。
小脑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小脑管理四肢协调,平衡功能,所以在小脑出现萎缩之后,我们四肢的协调功能就会出现异常,比如走路不稳,腿不听使唤,除了这些症状之外,还会出现很多其它的症状,像说话口齿不清,头晕,视力模糊,持物不稳,准确性差,性功能障碍,大小便的异常等等,都是因为小脑的问题所导致,由此可见小脑的重要性!
小脑萎缩的症状表现主要包括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眼球运动障碍、非运动性表现等。目前没有治疗的办法,只能缓解症状,改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