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原始社会,起自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氏族公社又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5000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形成国家,后历经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
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君主政体退出历史舞台,共和政体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先秦时期的华夏族在中原地区繁衍生息,到了汉代通过文化交融使汉族正式成型,奠定了中国主体民族的基础。
后又通过与周边民族的交融,逐步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局面,而人口也不断攀升,宋代中国人口突破一亿,清朝时期人口突破四亿,到2005年中国人口已突破十三亿。
中国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绚烂多彩,是东亚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国,在世界文化体系内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差异,人文、经济方面也各有特点。
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有诗词、戏曲、书法、国画等,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则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中国,是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并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国家,通用汉语、汉字,汉族与少数民族被统称为“中华民族”,又自称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之一。中华文明史源远流长,若从黄帝时代算起,约有4700年。举世公认,中国是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两个,即黄河文明、长江文明,中华文明是两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果实。中国历史自黄帝时代算起则约有5000年。有历史学者认为,在人类文明史中,“历史时代”的定义是指从有文字时起算,在那之前则称为“史前时代”;历史中传说伏羲做八卦,黄帝时代仓颉造文字;近代考古发现了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约4000年前至5000年前的陶文、约5000年前至7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 从政治和社会形态区分中国历史,据考古资料显示,约在早于距今6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晚期或者仰韶文化早期时代,中原地区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了父系氏族社会。同时,原始社会平等被打破。而据历史记载,夏朝已经开始君王世袭,周朝建立完备的封建社会制度至东周逐渐解构,秦朝统一各国政治和许多民间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并建立中央集权政治。自汉朝起则以文官主治国家直至清朝。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200多年的统治,同时也结束了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1945年,国民党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经过三年解放战争,于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政府。 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历史文明源远流长,华夏五千年的历史。美好的尧舜让贤,神奇的大禹治水,是华夏文明的曙光。夏、商、周朝的昌盛,秦、汉、唐时期的辉煌,给祖国历史文明史上刻下了生动的一笔。祖国的历史是辉煌的,更涌现出无数叱咤风云的仁人志士,他们为了祖国的统一,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富强而抛头颅、洒热血,不屈不挠。伟大的诗人屈原,忧国忧民,身沉汩罗江。抗元将领文天祥,以一腔爱国热忱,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誓言。这些豪杰无疑向世界上证明,炎黄子孙不愧为龙的传人!
中国是亚非大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是有悠久历史的礼仪之邦,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并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伟大的文明进步,以中国共产党为先进代表的中国人民正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长征进程中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争取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就有了自己的文字(甲骨文)。在先秦时代,中国就有了老子(河南鹿邑)、墨子(滕州)、孔子(曲阜)等伟大的思想家,《道德经》《诗经》《春秋》《论语》等古典名着。
旧中国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儒家经典主要有儒学十三经:《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儒家本有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明朝时依据程朱为代表的理学思想编成了《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成为在科举考试中的基本教材,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后来的《四书》指是指《大学》(《礼记》中一篇)《中庸》(《礼记》中一篇)《论语》《孟子》,五经则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中国古代诗词非常发达,有较早记录周朝诗歌的《诗经》,魏晋南北朝时期也一度繁荣,在唐朝和宋朝,中国诗歌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中国历史上着名的诗人、词人有: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李商隐和苏轼等。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是唐宋时期着名的文学家。在元朝,诗词又发生新变化,把诗词之美融入乐声之中,风行元曲。明清时期,中国历史上着名的小说家则有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等人,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多部中国古典名着。故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之说。
书法是中国一门独特的艺术,中国着名的书法家包括了王羲之、王献之、柳公权、颜真卿等。中国画也十分着名,中国古代杰出画家有顾恺之、阎立本、吴道玄、李思训、王诜、米芾、米友仁、李公麟、倪瓒、王绂、徐渭、朱耷。当代的中国画着名画家有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
着名的白话文小说家有鲁迅、老舍、茅盾、巴金、钱钟书、张爱玲、丁玲、沈从文等。用白话文创作的诗人、散文家有郭沫若、朱自清等。着名的作品包括鲁迅《阿Q正传》、巴金《家》、茅盾《子夜》、老舍《骆驼祥子》、钱钟书《围城》、沈从文《边城》等。
中国共拥有三十七项世界遗产,居世界第三位。
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武陵源、黄龙风景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三清山、喀斯特、大熊猫栖息地。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莫高窟、平遥古城、皖南古村落(西递村、宏村)、承德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云冈石窟、大足石刻、明清皇家宫殿、苏州古典园林、秦始皇陵兵马俑、青城山与都江堰、曲阜孔庙孔林孔府、龙门石窟、河南安阳殷墟、明清皇家陵寝、天坛、颐和园、丽江古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武当山古建筑群、拉萨布达拉宫、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澳门历史城区、庐山(文化景观)、开平碉楼与村落、福建土楼。
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泰山、黄山、峨眉山和乐山大佛、武夷山。
中国的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昆曲、古琴艺术、新疆木卡姆舞以及和蒙古国共同申报的蒙古长调艺术。
中国文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行书→楷书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这是古代中国为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的杰出代表。
中国的十二生肖:中国的生肖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事象,经过多次改变最后形成了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的顺序,至今生肖图腾还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
中国龙:“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来历尚未确证。由于中国龙的一些特征,在某些地方也有中国龙狰狞残暴乃至雄猛奸淫的形象,有可能吓到儿童或被用来威慑人民群众。封建专制时代,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和其的东西:龙颜、龙体、龙廷、龙袍。
祥瑞“动物”:龙、凤凰、麒麟、龟并称为“四瑞兽”。
中国圣贤名号(仅供参考;括号内应注出生地):酒圣——杜康(河南汝阳);道圣——老子(河南鹿邑);儒圣——孔子(山东曲阜);兵圣——孙武(山东广饶);商圣——范蠡(河南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