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关于文明的美文!!!

2025-02-25 00:09:40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温馨的文明之风
  放寒假了,我依旧到北京的姑姑家去,可这次去,我发现北京的变化真大。街上彩旗飘扬,商店的橱窗上贴满了宣传图、彩色的奥运五环标志。马路上的标语一条接着一条,什么“做好东道主,办好奥运会”、“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奥运为国增荣誉,我为奥运添光彩”,等等。原因很显然,2008年要在北京举办奥运会,整个北京万象更新,奥运气氛拥抱着祖国首都,而一件小事更让我感触颇深。

  那天,我陪着同学去一家药店给她的爷爷买助听器。这家药店装璜古色古香,药品齐全。我们请一位售货员给我们拿助听器。这位售货员三十来岁,胸前别着的“922号优秀售货员”红牌十分醒目。他笑着说:“我们药店进的这种助听器效果不错,而且携带方便,每个二百四十五元。”说到这,我一吐舌头,心想,哟,这么贵!我的同学却说:“麻烦您帮我们挑一个吧。”“好的。”说着,他拿出了一个助听器调试着。“这个不好。”他自言自语地说。接着又拿出一个,一边调一边对我们说:“抱歉,这次进的货曾被摔过,有几个坏了,你们多等一会儿。”然后,他又调开了,一会儿,他拿出一个说:“这个还不错,你试试。”“没问题,挑了这么半天,哪还会不行?”我的同学一边说着一边掏出五十块钱递给售货员。原来,她把“二百四十五元”听成了“四十五元”。我要是售货员早就急了,可他依旧笑着说:“小同学,你听错了,不是四十五元,是二百十五元。”“啊!”这回轮到她吃惊了,忙说:“对不起,我听错了,我不买了行吗?”“当然可以。”听到这里我想:他的服务态度还不错。没想到他又说:“小同学,对不起,是我没说清楚,耽误了你们的时间,抱歉!”什么?他向我的同学道歉?!可那售货员说得清清楚楚,这样的服务态度简直能拿全市第一了。可更让人吃惊的是,他又对我的同学说:“你是想买便宜的吧?”“是呀。”“那这样吧,你去新街口药店看看,那里设有助听器专柜,有很多便宜货,地方也很好找,出门坐107路车到新街口下车,一眼就能看见,他们七点关门,现在去人正少。”“是吗?那太谢谢您了,麻烦您把助听器收好,我们这就去。”我的同学一下子又兴奋起来,忙拉着我往外走,到了门口,还听到那售货员对我们说:“记住,在107路新街口下车。”

  果然,我们在新街口药店买到了价格便宜的助听器。回来的路上,我的同学兴高采烈,我却一直在想:为什么他的服务态度那么好?猛然抬头,看到一家商店门前的大字:“迎奥运,做贡献。”对呀,申奥成功让每个中国都扬眉吐气,“奥运”意识深入人心,推动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但愿“文明经商,礼貌待客”之风伴随奥运会的东风,在我们的泱泱大国里常盛不衰,越吹越烈。

回答2:

文明,离我们还有多远?
“太太,您需要帮助吗?”
王淑菊女士是西安某高校的副教授,多年来患有一种疾病:一旦
劳累,就会突然产生晕眩。已记不清有多少次,她在大街上走着走着
就忽然感到天旋地转,于是不得不蹲下身子,以防跌倒。而每当这时,
众多行人在她身边走过,没有人理会她,没有人搀扶或问候她一句,
甚至很少有脚步在她的身边迟疑一下。她对此也习以为常,请求别人
帮助的奢念在她脑中几乎没有闪现过。
三年前,王女士到瑞士伯尔尼大学参加交流活动。那天,她走在
街上又一次感到晕眩,她连忙坐到街边的长椅上,仰头活动颈椎以缓
解症状。这时,迎面走来的一个年轻人立刻加快脚步走到她身边关切
地问:“这位女士,您需要帮助吗?”这令王女士很惊讶,按照在国
内形成的惯性思维,她摸不准这个年轻人要干什么,于是警惕地摇头。
那个年轻人说的是德语,以为她没听懂,又用英语重复了一遍问话,
见她依然摇头,才很不放心地走开了。在随后不长的时间里,又接连
有七八位行人走上前来询问:“太太,您需要帮助吗?”渐渐地,王
女士的惊讶神情被淹没在感动中。活了四十多年,这是她第一次受到
这么多陌生人的关心,虽然只是一句话,温暖却直达心底。
王女士的经历让我想起两件事。一件发生在深圳:一个外地民工
在横穿马路时被一辆飞驰的轿车撞进了街心花园,小伙子被撞断了一
条腿和几根肋骨,动弹不得,他苏醒后扬起手无力地呼救,然而令人
寒心的是,整整两天两夜,不知有多少人目睹了他的惨境,甚至从他
身边经过,可是人们任由浑身血污的小伙子躺在那里痛苦地呻吟,竟
然没有一个人伸出手来帮他一把!在那两天两夜里,小伙子忍受着巨
大的疼痛,只是靠喝花园水池里的水维持生命,如果不是一个交警巡
逻至此发现了小伙子并把他送进医院,那么小伙子必死无疑。另一件
事发生在广州:火车站前,一个正准备进站回河南老家的老大爷不知
什么原因忽然栽倒在路旁,仿佛有一个无声的命令,就在老大爷栽倒
的瞬间,人群呼啦一下散开,并且之后路过那里的人都和躺在地上的
大爷保持一定距离,绕道而行,似乎对这种事避之唯恐不及,更别说
上前询问和搀扶了。就这样,大爷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静静地躺了将
近三个小时,直到《广州日报》的两名记者闻讯(报料是能挣钱的)
赶来后,才打120叫来急救车,可是,老人已经死了。
以上两件事绝不是特例,我相信非常多的中国人都曾有过冷漠待
人和被人冷漠相待的经历。冷漠的距离感只会让人情更加冷漠,缺少
人间真情的世界,即使物质世界高度发达,也无异于在精神的荒漠中
前行,这时的文明之花,就像那海市蜃楼虚无缥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