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2025-04-28 13:22:5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温岭市地处浙江东南沿海台州湾以南。市境北界台州黄岩区、路桥区,南接玉环市,西邻乐清市,东、东南和西南三面濒海,东临大陈洋,东南近披山洋,西南接乐清湾。

温岭陆域地形呈东西长、南北狭,东西长55.5公里、南北宽35.9公里,陆地总面积925.82公里,其中山区387.3公里,平原490.62公里,河、库、塘等水域47.9公里,为“四山一水五分田”,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渐倾斜,西部和西南部多为绵延起伏的低山丘陵,属北雁荡山余脉,海拔最高为733.9米。北部、中部和东部为平原,地势平坦,河流纵横,系温黄平原的主要组成部分,海拔在2.5~3.0米之间。全市海岸线长316.91公里(其中陆地海岸线147.5公里);境内20米等深线浅海面积924.05公里;有大小岛屿170多个,面积14.89 公里;海涂多为滨海平原外围的潮间带淤泥浅滩,面积155.39公里,滩涂平坦。

温岭市境内溪河众多,河流总长1494km,河网水域总面积31.06 km,总容积6253.9万立方米,蓄水容积4916.3万立方米。现有(地)市级河道3条、县(市)级河道16条、重要乡镇级河道331条,主要河道包括金清港、南官河、翁岙河、联树桥河、廿四弓河、运粮河、木城河、箬松河、大溪河、江厦大港、双桥河、东月河等。主要水系为金清水系,其在温岭境内流域面积为693.05 km,占全流域面积的59.1%;其次有西南部若干独立水系。金清水系河流的流量受降水控制十分明显,属雨源类河流;其他各水系河流,源短流急,枯洪变化悬殊,属山溪间歇性河流。

温岭市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温湿适中,热量充裕,雨量充沛,光照适宜,无霜期长。全年最多风向为东北风,有大风日数136天,其中因热带风暴和台风入侵造成的大风约占80%;年平均气温17.3℃,平均无霜期252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861.1小时,平均蒸发量1270.2mm,平均辐射总量为104.8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雨量为1649.6mm,平均降水日为169天,全年3~6月和8~9月为两个明显的雨期,降雨量的分布特点与地形结构相吻合,西北部大于东南部,山区大于平原。灾害性天气主要为干旱和洪涝,夏秋两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热无雨易造成干旱,历史上的旱期长则5个月,短则1个月;洪涝则主要出梅雨和台风雨造成。

温岭市在地质构造上属浙闽地的东部边缘,新华夏系第二个一级构造复式隆起带南段东侧,温州—宁波断裂以东的沿海地带。由于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西部及西南部的剥蚀平原被抬升形成山地,山地地层复杂,岩石种类较多,主要为晚侏罗纪火山喷出熔岩构成的山体,岩性以火山碎屑岩及火山碎屑沉积岩为主。东部为第四纪沉降区,并有多次海侵,形成海河冲积平原,地层为第四纪海相沉积层及近代河流冲积层。

温岭市境内土壤类型多样,地域分布明显,有黄壤、红壤、潮土、水稻土和盐土等5个土类,分别占土壤总面积的0.06%、48.29%、2.35%、43.85%和5.45%。黄壤分布在海拔600m以上的山顶部位,多种植茶叶和马尾松;红壤主要分布在6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多为林地、竹园以及以马尾松为主的疏林地;潮土主要分布在河谷和海滨地带,多为粮地和园地;水稻土分布在平原河网地区,主要种植水稻、大麦等粮食作物;盐土以条状分布于沿海一带,种植蚕豆、棉花等耐盐性强的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