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组织献血,有点怕

2025-05-05 20:06:3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一个健康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约为4000~5000毫升。平时80%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流动着,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另外20%的血液储存在肝、脾等脏器内,一旦失血或剧烈运动时,这些血液就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一个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只占总血量的5%~10%,献血后储存的血液马上会补充上来,不会减少循环血容量。献血后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物,1~2个小时就会补上;血浆蛋白质,由肝脏合成,一两天内就能得到补充;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也很快就恢复到原来水平。人体的血液在不断新陈代谢,每时每刻都有许多血细胞衰老、死亡,同时又有大量新生细胞生成,以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献血后,由于造血功能加强,失去的血细胞很快得到补充。所以说一个健康的人,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更不会“伤元气”,反而会有利于健康。
按规定献血,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还会刺激人体骨髓造血器官,使其始终保持青春时期一样旺盛的造血状态,收到延年益寿的效果,并能防止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据报道,有人对66岁以上的332名曾献血者与同样条件的399名未曾献血者作了比较,结果曾献血者存活率显著高于未曾献血者,献血总量较多的存活年龄还较长。
献血者体检标准有:
(1)年龄:18~55周岁。
(2)体重:男>=50千克,女>=45千克。
(3)血压12~20/8~12千帕(90~140/60~90毫米汞柱),脉压差>=4千帕(>=30毫米汞柱)。
(4)脉搏:60~100次/分,高度耐力的运动员>=50次/分。
(5)体温正常。
(6)皮肤无黄疸,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皮肤病,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
(7)五官无严重疾病,巩膜无黄染,甲状腺不肿大。
(8)四肢无严重残疾,无严重功能性障碍及关节无红肿。
(9)胸部:心肺正常(心脏生理性杂音可视为正常)。
(10)腹部:腹平软,无肿块、无压痛,肝脾不肿大。
不能献血的情况有:
(1)性病、麻风病和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2)肝炎病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丙型肝炎抗体阳性者。
(3)过敏性疾病及反复发作过敏患者,如经常性寻麻疹、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单纯性寻麻疹不在急性发作期间可献血〕。
(4)各种结核病患者,如肺结核、肾结核、淋巴结核及骨结核等。
(5)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各种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心肌炎以及血栓性静脉炎等。
(6)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以及支气管扩张肺功能不全。
(7)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如较重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肠炎、急慢性肾炎以及慢性泌尿道感染、肾病综合征、慢性胰腺炎。
(8)血液病患者,如贫血、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各种出、凝血性疾病。
(9)内分泌疾病或代谢障碍性疾病患者,如脑垂体及肾上腺疾病、甲亢、肢端肥大症、尿崩症及糖尿病。
(10)器质性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病患者,如脑炎、脑外伤后遗症、癫痫、精神分裂症、癔病、严重神经衰弱等。
(11)寄生虫病及地方病患者,如黑热病、血吸虫病、丝虫病、钩虫病、囊虫病及肺吸虫病、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等。
(12)各种恶性肿瘤及影响健康的良性肿瘤患者。
(13)做过切除胃、肾、脾等重要内脏器官手术者。
(14)慢性皮肤病患者,特别是传染性、过敏性及炎症性全身皮肤疾病,如黄癣、广泛性湿疹及全身性牛皮癣等。
(15)有眼科疾病患者,如角膜炎、虹膜炎、视神经炎和眼底有变化的高度近视。
(16)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胶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炎、硬皮病等。
(17)有吸毒史者。
(18)同性恋者、多个性伴侣者。
(19)体检医生认为不能献血的其他疾病患者。
血液一直被视为活力与健康之源, 在科学技术还不能制造出人造血液的今天,临床用血,只能来自健康人体。献血是以利他人为基础,由健康人献出少量血液,去挽救他人生命的一种高尚行为,也是人与人之间爱心的交流,相互扶助的文明体现。
编辑本段献血前后应注意什么?

应学习献血知识,了解献血常识,消除紧张心理。献血的前一天不要过度疲劳,最好洗个澡,献血前两餐不吃油腻食物、不饮酒,晚上不要饮食过量,但也不要空腹,可吃馒头蔬菜等清淡食物;要有充足的睡眠。献血当天 思想要放松。献血后,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剧烈的活动,并且增加营养(如 瘦肉、鸡蛋、动物肝等)和水分,有利于血液的恢复,但不应暴饮暴食。献血后,针眼周围 有青紫现象,可做一下热敷,过几天即可消退。

回答2:

楼主可以放心,不会造成任何不良影响。我献过两次了,中途间隔1年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在献血前要吃东西,但是不要吃油腻或是刺激性大的东西,还要避免吃太甜的(影响血液质量)。吃一点清淡的,填下肚子就好。一次一般献300cc(对一个健康人来说真的不算什么…),当然,如果楼主对自己的体质没有信心可以选择献150cc。整个过程大约15分钟(献血前医生会验你的血型,你还要填表,然后上车献血)。医生都很好,特别是你第一次献血,他们会告诉你怎么做。如果你很紧张,可以和他们聊天,我就是这样的,一会就完了。献血完了了以后的半个月,要注意吃一些补血的食物,让身体尽快恢复过来,但也不能吃在献血前不宜吃的那些食物,同时避免剧烈运动,献血可以锻炼人的造血系统,对健康有益。希望楼主好运…

回答3:

不用担心,我献过三次了,如果要说不舒服那也仅仅是扎针的手臂有点痛而已哦,但也就是短暂的时间,健康成年人的血液在4000毫升左右,即便献血400毫升也只占身体血液总量的10%,所丧失的水分、无机盐在2小时左右即可恢复,即便是恢复最慢的红细胞最多在2个月内也就完全恢复,因此健康成年人半年内献血400毫升是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的。你第一次献血紧张很正常,我当初也一样,第一次先献200毫升吧,绝对不会有事!

回答4:

献血前两餐不吃太过油腻的食物、不饮酒,但也不要空腹,可吃些较清淡的食物。

献血后的营养补充一般以增加造血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为宜。造血的原料主要包括:蛋白质、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等。

含有优质蛋白质 较多的食物有:奶类、瘦肉、蛋类、豆制品等。

含有铁 较多的食物有:动物肝脏、海蜇、虾、芝麻、海带、黑木耳、紫菜、香菇、豌豆、大枣、桂园等。另外,炒菜时可选用铁锅。

含有叶酸 较多的食物有:猪肝、肾、牛肉等。

含有维生素B12 较多的食物有:动物肝脏、猪或羊肾、腐乳等。

总之,献血后不必特别地去吃些什么,只要吃得科学合理、有营养价值、可口、舒服、适量,就能在短时间里,恢复失去的那部分血液。

献血后如何活动或运动?

献血后当天不要参加剧烈运动或通宵娱乐活动。

献血有害健康吗

血液是一种流体组织,在心脏推动下循环流动于心血管系统中,它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体重的7-8%,一个50千克体重的人,其血液总量约为3000-4000毫升,正常情况下,这些血液只有80%在血管内运行,其他20%的血液储存在肝、脾以备人体急需。一个正常人一次献血或外伤性出血300-400亳升,对人体健康不会有什么影响,因为机体血容量的减少会刺激红骨髓造血功能,输血后营养适当的话,两到三天血液中的水分即可得到补充。一个月内,铁、蛋白质、维生素、叶酸等也可逐渐恢复,其核心的组成部分血红蛋白也可于两到三个月后回复到献血前数量,所以,一个健康人每次输血不超过400ML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约为4000-5000毫升。献血的体重标准定在男性为50公斤、女性为45公斤。一个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只占总血量的5%-10%,再加上抽出的是外周血管的血,人体会自动将原来贮存于脾脏、肝脏等内脏里的血液释放到血管中,保持恒定的血容量,献血后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物,1-2个小时就会补充上;血浆蛋白质,一两天内就能得到补充;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也快恢复到原来水平。故献血不会影响献血者的健康。
所以说,健康人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献血后,人体的造血组织会自动加速造血,一般经过半个月就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献血后适当补充营养是必要的,但无须大吃大喝。适当增加营养以提供足够的造成血原料,补充的重点是造血所需要的蛋白质、铁、维生素B12、叶酸等。
值得提醒的是:如果大量进补又不活动,会不利于营养的消化吸收,造成胃肠功能紊乱,会因热量过剩而发胖。
人体血液中的含铁过高会明显增加患心脏病的危险,而适量献血恰恰可使血液中的铁含量大为降低。
适量献血,献血后保护好穿刺孔,适当补充营养就不会有什么坏处了

回答5:

适量的献血本身而言对身体一点影响都没有,但是根据各地方的献血环境不同还是存在一些安全因素,如献血后插针处红肿酸痛或晕血等问题,但一般没什么事,既然是单位组织的,单位也有义务负责你们的安全。实在有心理压力就不要献了,爱心也不是只有鲜血才能表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