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从历史上来看日军,二战期间,中低层军官战术素养,单兵素质极其不错。但是一旦上升到战略层面的高度,日军就因为其寡国小民的思想限制显得很垃圾。
我们先从战术上来说,在日军的基层军官,大多都受过极好的训练,作战异常顽强,即便是部队被打残打散,也不会放弃抵抗。而且日本士兵大多都受过教育,其单兵素质在二战各国军队中名列前茅,作战勇猛悍不畏死,其枪法以及白刃战技术,均远超当时的国军与八路军。在遭遇战斗时也极其恪守作战原则,遵循陆军作战操守,一丝不乱,不给敌人以可乘之机。
这也就造成了各国对其评价为,在补给后勤以及装备处于同一水平时,日本陆军可以在一场战斗中干翻任何一个国家的同等数量军队。
再拿战略层面来说,日本高级将领的战略眼光一直都具有极大的局限性。而且越往高层走就会发现他们的眼光局限就越大。这些都源于其日本地理位置的地缘性导致的。小民寡国初次在中国大陆上尝到了甜头,便迫不及待地想要占领,消灭反对力量。却没有发现中国地广,战略纵深奇大无比,导致补给线拉扯过长,无力补给甚至连兵员都不能补充到位。以及其后的过分重视作战设备甚至出现了用步兵保护坦克这一荒唐画面。这正是战略眼光局限所致。
日本陆军高级将领战略僵化,主观能动性差。其实这也是由于日本国家战略层面都是重海轻陆导致的。陆军装备几乎都是一战水平,这都是其奇差的战略眼光导致的。
所以朱可夫评价:士兵很勇敢,将军很垃圾,一点没错。
因为这些士兵都很勇猛的,相反的将军就显得没那么出色。
朱可夫对日军的评价还是基本靠谱的,因为这是他在指挥完诺门罕战役之后,奉召晋见斯大林时所汇报的。
是他在指挥完战役以后,他认为这些士兵比将军更勇猛,敢于拼搏。
可能是日军比较团结奋战,而且特别能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