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幼儿园是否物有所值?谁是幼儿教育高收费的推手? 《成都幼儿园收费惊人规范倒计时》刊出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许多家长打进电话诉说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时的尴尬。专家表示,学前教育“公办”还是“民办”,说白了就是政府投入还是社会投入的问题,不管谁投入,政府都应该通过制度确保其良性运行,竭力解决“天价幼儿园”等不合常理的问题,但如何尊重市场规律又保障公益性,不是简单公布一个收费标准就能解决的。 天机 幼儿园收费高在哪里?按香港迪斯尼乐园建造、请外教、前期装修费200万元,自然身价倍涨。有了硬件设施,还得找卖点,“加德纳博士的感觉统合理论”、“蒙特梭利教育理念”,这些名头抬出来,家长掏钱那就爽快多了。但有人一语道破天机:金牌幼儿园出来的娃娃与公立幼儿园的个体差异并不大。 制造卖点 成本转嫁给家长 黄梅(化名)曾在成都一公办幼儿园做了10年老师,2006年,她应聘到一著名的私立幼儿园任副园长,现在已经抽身退出。昨天,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记者揭秘天价幼儿园收费潜规则。“基础设施越好,投入的成本越高,意味着收费更高,这些都会转嫁到家长头上。”她任副园长的这家幼儿园在成都有10家分园,不同的地方价格完全不一样。具体的收费根本没有标准,完全根据周边区域的经济水平而定。 按质论价 转向豪华 黄梅所在的分园位于城南,当时建园费每年在万元以上,幼儿园按香港迪斯尼乐园建造,拥有超过200平方米的户外草坪和运动场地,10间以上标准功能室。虽然幼儿园采取与楼盘合作形式不收取房租,但仅前期装修费用就在200万元以上,还不要说做形象宣传以及老师等软件方面的费用。“请一个外籍教师,仅体检费用就要3000多元。”私立幼儿园一般都要聘请专职的外籍教师、专职的艺术老师,这些都是致使私立幼儿园高价的重要原因。成华区一位幼儿园园长证实了黄梅的说法,根据国务院颁发的有关条例,教育部门和物价部门共同制定了幼儿园“分类评估,按质论价”的收费办法,实行“优质优价”的收费政策后,一些民办幼儿园出现“高标准、豪华型、高收费”的办园倾向,收费不断攀升。“幼儿园声称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办学,也是高收费的原因之一。”黄梅说,贵族幼儿园都有不同的理念,如“加德纳博士的感觉统合理论”、“蒙特梭利教育理念”,这都是他们的营销卖点,她所在的幼儿园主要以艺体、音乐为主,号称“快乐教育”。高价幼儿园或多或少地开设了幼儿体能训练、英语、美术、舞蹈、钢琴、微机等课程,“不过,金牌幼儿园出来的娃娃,与公立幼儿园的孩子个体差异并不大。” 良莠不齐 违背幼教原则 “听说是外国先进的教育理念,一定错不了,收费高也正常。”有家长这样说。黄梅认为,其实在好多家长根本不懂何为“蒙氏教育”,何为“奥尔夫音乐教育”,完全市场化的私立幼儿园会想尽办法找出自己的优势,提前给家长打了一个心理战。 “有些家长观念上有误区,认为价格稍低的公办幼儿园水平就不行,其实不一定。”黄梅说,成都市民办幼儿园这两年发展很快,但良莠不齐,差距比较大,和很多公办幼儿园相比,其实师资力量偏弱。为了满足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一些民办幼儿园在教学上存在“小学化”倾向,违背了幼教大纲。 推手 与老一辈的育儿观念相比,年轻家长认为,孩子得“更聪明”才行。“多学点东西没错,多花点钱就当给孩子 ‘上个保险’。”一些民办幼儿园摸透了家长的这种心态,打出名目繁多的宣传广告。寻找高收费的幕后推手,固然有家长的心态,公立幼儿园门槛高的原因,也不排除私立幼儿园乘机“狮子大开口”。 摸准心态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记者调查发现,与民办幼儿园价高却人满为患相比,不少公办幼儿园价格便宜却“吃不饱”。据统计,我国幼儿教育占公共教育经费投入的比重,一直只维持在1.2%—1.3%的水平,不少幼儿园都要收取不同级别的捐资助学费。 心态:大家比起的 武侯区一位姓彭的先生打进本报热线说,公立幼儿园虽然稍微便宜点,但设置了入园门槛,要找很多关系才进得去。 家住簇桥的周女士也打进电话说,孩子今年4岁了,换了几次幼儿园,去年看到高新区的一家幼儿园场子比较大,环境也不错,便转了过去,每年2000元的建校费实在让她很恼火,想到为了孩子就咬牙忍一忍,毕竟太差了也不放心。一位姓熊的家长表示,“只要我们能承受,孩子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去贵一点的幼儿园还是愿意的,大家都比起的。” 分析:很难有效监管 调查显示,目前的幼儿园高收费是由高学费、高价教材费、高价特色班、重复收费等多项内容共同堆积起来的。当前的幼儿园的确缺少管理,相当一批民办幼儿园存在以营利为目的、无证办园、师资差、教学行为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等问题。 四川省教育学院教育学教授姚文忠认为,目前幼儿园收费偏高的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民办幼儿园有故意推高价格的嫌疑。二是当前对民办幼儿园实行成本核算的定价政策,对一些幼儿园的高收费缺乏限制和约束。有关部门对公办幼儿园的收费标准有严格限制,对民办幼儿园是按实际成本确定收费标准,再报物价部门备案。虽然也要求民办幼儿园实行期初预收、期末结算、定期公布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有效监管。 观点:要看价值取向 “进高价幼儿园是否是物有所值,要看家长自己的价值取向。”黄梅说,一般幼儿园每个班“两教一保”,即两个老师一个保育员,而金牌幼儿园是“两教两保”;一般幼儿园没有外教,艺体老师也大多兼职,金牌幼儿园要求双语环境、外籍老师、专职艺体老师等。这是一种多元消费格局,层次不同需求自然就不同。 深度拷问 收费标准能解决什么问题? 四川省教育学院教育学教授姚文忠认为,设立一个幼儿园收费标准进行整体上的指导很有必要,这至少可以保证一般家庭的娃娃上得起幼儿园,同时又允许存在一些高价幼儿园,尊重市场规律,但这不是简单地公布一个收费标准就能解决的。比如,有关部门尽快对幼儿园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给予规范,对收费项目分门别类固定,收费项目细化,而不能用简单的杂费概括,更不能把幼儿教育机构办成营利机构。而在对如何收费进行评估时,一定要科学客观有余量,保证幼儿园的进一步发展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 今年初的“两会”上,有代表、委员提出,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是否纳入义务教育,公办还是民办,说白了就是政府投入还是社会投入的问题。”姚文忠赞成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如果不行也要坚持不管谁投入,政府都应该通过制度确保其良性运行,竭力解决“天价幼儿园”等不合常理的问题。在大力鼓励民间资本开办幼儿园的时候,必须通过评审机制确立幼儿园的等级,并遵照市场所形成的收费级差,通过良性的竞争提高教育水平。
是北欧的两个国家。他们是学费便宜,但生活费很贵。 北欧现在留学是免费的,但是自从06年丹麦开始收费北欧各个国家也开始计划收费,估计到09年就全面收费了。 芬兰,学费目前全免,生活费每年在5-6万之间,最大的公司的NOKIA,大部分北欧留学的都看好芬兰,而实际上芬兰国内并不是很有钱而且跟国内的贸易往来比较少,芬兰国内只有在NOKIA公司的人的工作薪水还可以。 了解,学费上涨主要是由于近年来丹麦留学的热潮持续升温,一些热门院校和专业出现扎堆现象,导致政府的教育负担加重。不过,虽然取消了免费就读制度,学生还是可以找到各种补助形式。例如申请全额奖学金,获取打工资格等。丹麦规定学生每周打工不能超过15小时,但假期除外。按照法律规定,每小时的打工收入不能少于80丹麦克朗(约合100元人民币)。通常中国留学生可以找到送报纸、饭店清洁工、餐馆帮厨等兼职机会。如果英文较好,还可找到更理想的工作,例如在幼儿园教小孩英语。需要提醒的一点是,丹麦虽准许学生打工,但必须持雇主推荐信去税局申请学生税卡,每年要从打工所得中缴纳8%的所得税。 一位在丹麦留学多年的朋友介绍说,不少中国留学生每月的餐费花销约为1000—1300元人民币。在出行方面,由于活动大都集中在一个城市以内,自行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因此交通费大都花在旅游上。具体费用因人而异。此外,丹麦学生公寓的价格大约为每月2000元人民币。但首都哥本哈根的学生公寓较少,因此许多学生要自己找住处,其价格较高,大约为每月4000元人民币(两人一个房间)。 瑞典语言班收费高 瑞典目前依然实行免费高等教育,在本科教育阶段,各高校均使用瑞典语教学,所以想到瑞典拿学士或硕士文凭的人,最先要过的就是语言关。虽然获得一年以上签证的人,学习瑞典语是免费的,但这种免费班从开课第一天起就用瑞典语授课,学生很可能几个月下来对瑞典语还是一窍不通。收费班的教学则是用英语从基础教起,不过费用很高,一年约1万元人民币。 过了语言关后,从本科一直到博士毕业,学费一项是可以省下来了,但生活费却并不便宜。其中住宿每月2000元左右,购买学生月票要300多元。每月1500元的饭费支出只能达到“吃饱”水平。此外还有电费、通讯费、购买学习用品等开销,因此省吃俭用的话,每个月的花费差不多要5000元。当然,如果有稍微“奢侈”点的愿望,钱包就会以几何级的速度瘪下去。例如不习惯啃面包,想吃米饭的中国人,买个电饭锅几乎是天价。而如果眼镜坏了,至少要忍痛付出几千元的代价才能换副新的。 此外,瑞典的高等教育实行“宽进严出”,每年都有一定的淘汰率,所以在这里的留学生能把学习坚持下来而不被淘汰并非易事。根据瑞典政府规定,本科生可在暑假期间合法打工,但全年只有4个月的时间,前提还是精通瑞典语。例如在快餐店、餐厅做服务员,或到工厂做临时工等,每小时可获得100元左右的税前收入。每到暑期时,这样的工作非常抢手,所以要想得到打工机会,需要“未雨绸缪”的精神。 众所周知,瑞典是个高福利国家。外国留学生不必担心因生病而产生的开销,因为瑞典的留学生可以像当地人一样享受免费医疗,而且随行未成年子女的医疗、教育也是免费的,所以一些已经有了子女的中国留学生,还会把孩子带到瑞典,可谓学习、生活两不误。 芬兰补贴挺可观 芬兰的一些大学在本科阶段就开始用英语授课,读到硕士和博士时,英语授课的专业就更多了。所以对留学生来说,语言不再是问题。而且,在芬兰学习还可享受政府提供的补贴。 记者的一位朋友周先生就在赫尔辛基一所理工学院学习,在他每个月的收入和支出表里这样记载着:收入包括每月政府提供的1500元人民币的住房补贴、打工所得3000元;支出包括房租2500元、交通费400元、食品费用1800元、水电费700元、通讯费500元、其他开销1200元,算起来每月净支出2600元。而到了假期,由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打工,每月的花销会更少些。不过,像周先生这样打工贴补费用的留学生并不多。和其他北欧国家一样,在芬兰找一份兼职并不容易,所以由芬兰政府对留学生提供的补贴就显得尤其重要。部分芬兰高校会以现金形式为学生提供住房补贴,此外,在学校食堂吃饭也能享受到优惠,价钱只是实际价格的一半,同时在校医务室就诊也是完全免费的。 周先生对记者说,买书是他每月最大的开销之一。一般来说,即使在芬兰买本很平常的书,价格也在250元左右,而中国留学生学习的多为理工或经济专业,这类书籍的价格会更高些。芬兰鼓励学生自学,所以在每次授课后,都会给学生开列出长长的阅读清单。虽然高校图书馆的藏书很多,但仍难免“僧多粥少”。另外,北欧各国由于都属于非移民国家,所以学成后想在当地谋求一份工作难度较大。不过依靠高税收实行的免费教育,特别是可以提供补贴,这一点对外国留学生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不过,这样的“免费午餐”就要吃不到了。自丹麦决定改革后,瑞典和芬兰也认为在高税收基础上建立的免费教育“惠及”外国留学生,这一做法并不公平。加之这两个国家的人口老龄化严重,高福利政策可能给政府带来较大经济负担。所以,芬兰和瑞典正考虑学习丹麦的做法,向欧盟以外的学生收取学费。不过,他们同时会采取降低奖学金申请难度等做法,继续吸引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