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的攀比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健康成长,为学校合格人才的输送锦上添花。
1.家长正确的榜样示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并且不可磨灭。因此,家长要端正自己的行为,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以身作则。孩子可能在学校能学到知识,成为一个“材”,但是只有在家庭里才能完全学会做人,走上社会每个人也都被打上了不同家庭的烙印。因此家长应培养孩子良好的消费习惯,杜绝孩子虚荣心的膨胀,从而避免出现攀比消费心理的情形。
2.教师的正确引导
教师需认识到,自己是学生这个群体在学校这个环境中接触最多的人,自己的一言、一行、接人待物方面的神态都透露出了自己的观念,学生很自然地将老师作为崇拜模仿的对象,所以教师当以奋发向上、勤俭节约的言行去引导学生。教授应该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心态上的调整,由于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因此运用正面典型案例来改变学生攀比的心理,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攀比学习知识、掌握能力上来”是十分重要且可
行的。
3.良好心态的养成,在积极的攀比中不断超越自我
在充分了解认识自己的基础上,鼓励中学生同比自己高、比自己强、比自己先进的人比。采用榜样树立来激励学生,在攀比中超越自我。然后要解决的是“比什么,怎么比”的问题,如果总是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便会形成自卑心理;但若总是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就会形成狂妄自大、自负的心理。因此,应当在积极的攀比中超越自我、认识自我和他人,以健康的心态去攀比,从而少走弯路。
中学生攀比现象,引起了家庭的关注。对于学生已经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同时更应在学校的指导下,获得来自家长、社会等各方的支持,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审美教育,对其消费观念以及消费行为实施端正,对其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
孩子有攀比心理,应该这样做
就目前的社会环境来说,不好引导。人家孩子都有的,你不去给自己孩子,对于孩子来说,绝对是会有影响的。保证孩子温饱但不富裕的生活状态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