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知友,一、接受孩子的自我中心思维 自我中心思维只是孩子的认知方式,和自私自利不一样,更不是性格缺陷,所以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这种思维,而非指责、批评。 事实上,大人也经常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比如有人会抱怨别人为什么不帮他;有的人在集体讨论时不尊重别人的意见,认为只有自己是对的……因此,父母需要平常心看待,不需要去强行纠正,否则只会伤害到孩子的心灵。 二、不要太宠爱孩子 父母爱孩子的心情能理解,但如果太宠爱他,比如常常对孩子说“这些都给你吃”“都是给你买的”、“宝贝想去哪里玩都可以”,只会让孩子更加以自我为中心,根本不会去考虑别人的感受。 可以跟孩子说“分给奶奶一点吃”“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让妈妈休息一会”,让他知道还有别人,适当的把别人放在“主角”的位置,时间长了孩子就能注意考虑到别人。 三、让孩子学会感同身受 如果让孩子懂得感同身受,孩子的自我中心思维就会改变。比如说他困了,想睡觉,妈妈就可以假装缠着要跟他一起玩,不让他睡觉,说:“那下次妈妈累了的时候,你要不要妈妈休息呢?” 再比如,如果他不愿意分享食物给别人,妈妈就可以说:“如果妈妈也不分享给你,你去哪吃呢?” 这种引导会让孩子感同身受,知道如何考虑别人感受。 四、通过游戏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孩子为什么会有自我中心思维,因为没人教他如何从别人角度考虑事情,游戏可以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举手游戏:妈妈和孩子面对面站着,让孩子举右手,再问他:“我该举哪只手?”这个时候孩子就需要从妈妈的位置考虑问题。 捉迷藏:父母可以先示范给孩子看自己会藏在哪些地方,玩的过程中,父母藏起来让孩子找。这时候孩子就要换位思考:如果我是爸爸妈妈,会选择藏在哪里呢? 角色扮演:此类游戏最能吸引孩子,也最能引导其换位思考。比如“狼捉小羊”,如果孩子扮演的是狼,那他就要从狼的角度考虑问题:小羊会躲在哪?该怎么样捉它?等等。 这些好玩的角色游戏可以让孩子在短时间内扮演多种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学会换位思考的效果。 五、让孩子体验自我中心的结果 比如安安接电话的例子,安安打电话的时候,爸爸只是点头不说话,让安安体会一下接电话听不到声音是怎样的感觉。 这样,下次再接电话的时候,安安肯定知道了原来接电话是要说出声来才可以的。 六、在实践中学习 心理学家博克曾做过类似皮亚杰的三山实验,发现:当儿童熟悉场景、问题相对容易理解时,儿童是能够考虑别人的感受的。由此可见,儿童的自我中心倾向与情景熟悉程度、生活化程度有关,因此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材料和环境,让孩子自己观察、动手操作,逐渐摆脱自我中心的的思维。
摘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