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代皇帝崇祯,一直以来备受世人的争议,他继位后励精图治,一心想中兴大明,奈何明熹宗将大明折腾的已是千疮百孔,结果国家是越治理越乱,崇祯自己也落了个身死国灭的下场。世人批评崇祯的众多理由当中,第一条就是杀死了袁崇焕,做出了自毁长城的举动,如果袁崇焕不死的话,大明朝便不至于灭亡。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换言之崇祯皇帝为何非要杀死袁崇焕?
提起袁崇焕的功劳,我们便会想到他镇守辽东,将后金女真族牢牢的堵在关外,但这是袁崇焕的功劳吗?不可否认这里面确实有他的功劳,然而功劳最大的却不是他,而是孙承宗。孙承宗是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他文武双全是大明真正的栋梁,当时负责辽东地区的防御,整个辽东的防御体系就是他设立的,当时他还准备北上反攻女真,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被罢官。
公元1627年,明熹宗驾崩,他的弟弟朱由检登基,登基之后的崇祯先是设计处死了魏忠贤,后又大力整顿军武,在朝臣的推荐下,袁崇焕得以重新被启用。袁崇焕被崇祯任命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1628年袁崇焕返京,向崇祯皇帝汇报辽东军情,他声称可以五年收复辽东失地,崇祯听了大喜,对袁崇焕也大加褒扬。当时有大臣问袁崇焕五年复辽的计划,袁崇焕竟说自己只是为了让皇帝宽心。
后来袁崇焕感觉自己失言了,便又向崇祯上书,说五年复辽的计划比较困难,需要户部、工部、吏部和兵部的配合,崇祯便下招令四部臣工配合袁崇焕。当时崇祯对袁崇焕可以说是推心置腹的信任,因为袁崇焕的一句五年复辽,整个大明朝紧衣缩食,国内是民不聊生,为了平定辽东女真族的威胁,崇祯甚至将赈灾救民的钱都搭在了辽东上。崇祯为了表达自己对袁崇焕的绝对信任,授予他全权处理的大权,还赏赐他玉带、蟒袍,而袁崇焕竟然上表拒绝了。
公元1629年,驻守宁远的来自川、湖等地的士兵,因为军饷的事情而发生哗变,袁崇焕设计平定后请求将宁远与锦州合为一镇,并推荐自己的心腹祖大寿镇守锦州、何可刚替代朱梅驻宁远。并上书崇祯称赞祖大寿等人的才能,说自己的五年复辽计划没有这几个人不行。还说五年后计划没有实现的话,便亲手斩杀祖大寿等人,自己再去有关部门领罪服死,崇祯听了大喜并加封袁崇焕为太子太保。
并不是袁崇焕作死,是因为皇太极收买了崇祯的心腹太监,这个太监进献谗言,所以崇祯就把袁崇焕杀了
因为当时崇祯成为皇帝,他当然想把握朝中大权,但是袁崇焕拥有很强的实力,所以崇祯必须杀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