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
观察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有宽阔的视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批判地吸收了康德、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思想,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主要由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构成。只有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才能透视出历史运动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
立足中国构建哲学社会科学: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着力点,着重点是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熟的标志,是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体现。
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形态,是古往今来各种知识、观念、理论、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结果。我们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
一是马克思主义的资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成果及其文化形态。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三是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包括世界所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取得的积极成果。“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融通各种资源,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