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千佛山
五一期间,我来到了千佛山旅游。
进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卧佛,它大约有十米高,慈眉善目,枕着右手,躺在一米高的平台上,悠然而憩。我们向东走,来到了万佛洞洞口前,只见迎面矗立一尊大佛石头雕塑,爸爸说它就是《西游记》中的如来佛祖。它高约十五米,端坐在蒲团上,微笑着看着世人,高大的形象慈祥的面孔让人惊叹和敬仰。大佛的旁边是尊菩萨铜雕塑,高约三米,手中的玉净瓶不断地淌出清澈的“圣水”,涤荡着人们的心灵。
进入万佛洞,只觉寒气袭人,灯光昏暗,神秘无限。往里走,洞深约五百米,洞内佛像约二万八千八百八十尊,或立、或行、或卧、或坐、或喜、或怒、或大、或小,造型各异,栩栩如生。洞内最大的要数一尊卧佛了,长约二十八米,下面有二十八座小佛像支撑着。巨大的身躯近在身旁,令人叹为观止。洞内壁画有近百万平方米,各以其精美瑰丽、浑朴雄壮、含蓄秀丽、宏伟粗犷等不同风采交相辉映。再现了石窟造像艺术的风采和民族文化的精神,可谓一种新的创举。为后人探寻过去的文明敞开了历史的大门。
出了万佛洞,我们顺石阶而上,很快爬到了山顶。登高望远,济南的秀丽风光一览无余,令人心旷神怡。
古代文化博大邃深,现代文明精尖靓丽。
我爱你----锦绣中华!
游千佛山
——心灵的旅行
来济南之前,就听说过千佛山,但只有个朦胧的印象,不是很真切;来济南快一年了,一直无缘去千佛山,并不是距离远、没时间,只是不熟悉地形,而一个人去也没意思。直到四月下旬的一个周日,与几个同事约定才得以成行。
一大早,我们就赶到了千佛山东门。时间尚早,但晨练的市民已经不少,小孩、青年、老年人纷至沓来。我们顺山势而上,沿路草木丰茂,一派盎然春意。
远远地,我们就被一个巨大的佛像所吸引,待赶至近前,矗立在眼前的是弥勒胜苑牌坊,四柱三门式,整体造型庄重威严,气势不凡。拾阶而上,来到一个广场,中央便是高达20米的大肚弥勒佛,由铜板焊接而成,坐在花岗石制成的莲花宝座上,笑容满面,慈祥谦和。佛像周围辅以白色大理石栏杆,身后便是记载弥勒佛传说、生平业绩的浮雕。
站在“江北第一大佛”面前,心中顿生恭敬、虔诚之情,难免感到自己的渺小,但弥勒佛谦和随意,给人一种温暖、和煦之感,如沐春风。“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幅在佛教寺院弥勒殿堂门前经常见到的对联,可谓妇孺皆知,它既是对弥勒佛宽宏大量、乐观豁达形象的一种描述,也表达了国人对待生活的一种达观态度。仰望大佛,我感受更多的是一种快乐、一种洒脱、一种释然。
怀着虔诚之心、欢跃之情离开弥勒胜苑,来到梨园,可惜错过了花期,只有满树满树翠绿的叶子,在迎着晨风恣意舒展。虽然没有看到梨花,但大家的兴致丝毫未减,畅谈沿途所见的景物。
在上山盘路上,来往路人渐多,很多晨练者已经开始下山。迎着清凉的山风,我们一边说笑着,一边向山顶走去。就在这时,有人提议:舍弃水泥大道,抄小路上山,因为只有爬山路,才有登山的感觉和乐趣,况且年轻人就应该敢于挑战,独辟蹊径。提议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于是,一名男同志开路,一名男同志断后,女同志走在中间,大家钻进山林,开始了“挑战”之旅。虽然千佛山不是很高,但足以让我们爬一段时间,而且山路砂石较多,容易滑倒。爬了一会儿,个个已是大汗淋漓,但谁都没有退缩,彼此鼓励着,遇到陡峭的山势,就相互搀扶,最终大家顺利到达了赏菊阁。
这时,每个人的兴奋之情不言而喻,都想大声呼喊,以抒发心中的激动、欢快与自豪之情。美中不足的是山顶上人比较多,尤以成群结队的年轻人居多,显得吵闹了一些;同时天气比较阴沉,光线不是很好,远眺效果不太理想。但这又不是缺点,人多更显千佛山美景之盛,游人如织;天气阴凉,给景物披上了朦胧的外衣,显得缥缈富有神韵。
在赏菊阁西南边有一地势较高的宽阔平台,在上面或坐或站,别有一番情趣。在此远眺,除了南面有远山相隔,东、北、西面景物都可尽收眼底。吹着凉爽的晨风,环顾四周无边的松柏、楼阁、远山,再闭上眼睛尽情遐想,心中快慰之情难以言表,就只想静静地站于此,停于斯,想于此,与天地同寿,与万物合一。
尽情畅想、感受过后,我们开始朝着正门方向沿路下山。爬下山石,走一段石阶路,就到了历山院,这是一座东西长方形院落,由舜祠、三圣殿、圣裔祠等名胜构成,院内仿古典建筑和古柏、古槐、银杏相对应,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红墙青瓦,显得古色古香,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走进舜祠、三圣殿、圣裔祠,香炉内烟雾缭绕,香味沁人心脾。我小心翼翼地挪步,怕惊醒了尧舜禹千年的迷梦,怕惊扰了远道而来香客的虔诚祈祷,怕打破了殿内庄严神圣的圣贤气息,只是静静地观看先圣坐像与四周的壁画,尽情感受缭绕的烟雾与氤氲的香气。
在历山院内,还有各式各样的小店铺,零售佛像、佛珠、竹制品、珠玉首饰、护身红绸带、十八罗汉小塑像及各种小玩意。看着这些东西,你会不由自主地想看一下、摸一下、品评一番,甚而买几件送给亲朋,或留给自己,或只为好玩,得个新鲜。在千佛山,这种店铺很多,展示着佛禅什物与一方风土人情。在其中,你常常会听到各种佛音,虽然听不懂,但舒缓的旋律与袅袅佛音,早已使人心绪宁静,予浮华的世间以淡定与平和,我自然很喜欢听这种乐曲。
经过九曲十八弯的石阶,两边是各种花木,林荫蔽日。我们几个人蹦蹦跳跳,这边瞧瞧,那边看看,一草一木都足以令我们驻足观望,仿佛回到了孩提时代,全然不顾周围游人惊奇的目光。我想:这也没什么,我们都是二十几岁的人,充满青春的活力与激情,平时整天忙于工作,难得有闲暇之时来观赏景物,姑且就尽情地放纵一次吧!
走过唐槐亭、观音园、卧佛、大舜石图园,来到万佛洞门前。听朋友介绍过:万佛洞集我国佛教之精华的敦煌、龙门、麦积山和云冈“四大石窟”于一洞,全长600多米,塑有各种佛像28000余尊,其中最大的长28米,最小的仅20-30厘米。而“游千佛山不游‘万佛洞’不成一游”的横幅更使我们心头痒痒的,索性进洞看个究竟。进入洞内,光线一下子暗下来,借助灯光得以窥见全貌,造型各异的佛像闯入眼帘,令人目不暇接。佛像或大或小,个个栩栩如生,虽是数千年前雕刻而成,但巧夺天工,魅力依旧。其中,长28米的卧佛与洞尽头的释加牟尼坐像,令我印象深刻,他们不仅体形庞大,而且形象逼真、生动,给人以深深的震撼。我徘徊于洞内,抚摸着佛像的躯体,感受着佛教的博大与历史的厚重,久久不愿离去。
及至走出万佛洞,时间已近正午,大家稍感疲惫,于是便走出千佛山正门,打道回府。临走之前,我深情地回望千佛山的英姿,看着熙熙攘攘的游人,心生一念:期待着与千佛山的再次聚首。
游济南千佛山
一路上,到处都是美丽的树树水水,同学们高兴的在车上打闹说笑,车里好不热闹。终于,一个同学指着前面的一座山大喊: “千佛山”,我们全都跳了起来看。转眼到了山下,哇!千佛山真是一个庞然大物,整个山都是绿色的,隐约能看见山上一座小小的亭子,山下四处都是用石头雕刻的小佛,一个约有两米高,双眼紧闭,嘴向上翘,一个个笑眯眯的样子。他们头戴僧帽,身穿袈裟。有的双手合握,像在念《平安经》;有的双目失明,双手平放,像在思考问题;有的双腿盘卧,一手拿佛珠,一手放在脸前,像是在说:“阿弥陀佛”……
我们开始登山,忽然一位同学发现远处有一个大观音,有八米高,两米宽。观音左臂下垂,手拿净瓶,右手上弯,轻持拂尘。她眉清目秀,眼纤如月,嘴角一丝微笑,栩栩如生。再看周围,四处喷着喷泉,给你清新的感觉。上山的路上台阶非常陡小,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路旁的树木又大又密,一棵棵连在一起,郁郁葱葱,赏心悦目又能遮蔽阳光……我们爬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却士气高昂。
终于,我们登上了千佛山。站在山顶,同学们手搭凉棚举目远望,哇!山下的景色真美呀!整座城市被山包围着,纵横交错的街道像一个大棋盘,而高楼大厦就像一颗颗棋子点缀其中,我被眼前的一切陶醉了。
难忘的登山体验,难忘的济南之旅。
通往济南的高速路旁,白的粉的红的花儿,开得正艳。进入济南地段,一棵棵柳树依依绿了两边,恍然间有种进入夏天的感觉,耳边甚至有了隐约的蝉鸣。
到了千佛山脚下,已是午后了。很热。济南的姑娘们,早已提前换了夏装,裙裾摇曳生姿,好不招人眼。
印象里,济南的山总也好不到哪儿去!想起千佛山,总会想起济南这个与清净无缘的城市现状,脏,乱,拥挤不堪。想不到,出租车驶出市区后,扑面而来的巍巍青山,是那样的苍翠,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司机遥指远处一尊金光闪闪的巨佛说,那就是千佛山所在!
空气里,渐有了些清爽。休闲装扮的人渐渐多了,我们知道,千佛山到了。杂花生树,只差草长莺飞。逼人的绿色瞬间把人带入一个天然氧吧。如果没有路两边摆卖旅游纪念品的形形色色的小摊,我会以为这是仙境。怎么会呢,灌进耳朵里的声音,除了叫卖声,还是叫卖声,间或,有听不懂的佛歌,咿咿哦哦躲闪着溜进来,很快被高音喇叭放出的生意经毫不客气地赶跑了。
其实,我本不属善男信女之辈,随它叫嚷的是什么意思,只自顾自赏着风景,颇有点超凡脱俗的味道。千奇百怪的树,楚楚娇媚的花,婉啭鸣啼的鸟儿的歌唱,这一切,太美了。我在心时赞叹着,贪婪地看着,转着,游走着。儿子,却钟情于那石阶两旁的天然滑梯,每每到一处,先两手背后,腰往下一弯,然后自上滑下,乐不可支。老公笑儿子干嘛要给它鞠躬?这才明白原来儿子竟如此有礼,对滑梯亦谦谦如君子。
路两旁的树身树枝上,都挂满了红色的窄窄的带子。仔细一看,却是许愿带。心动,踱进路边商店,直奔许愿带而去。一元一根,贵吗?不以为然。老公不满了:还不如给儿子买支雪糕吃呢。切,一只雪糕,能和一个心愿相提并论吗?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一根保全家平安的许愿带,儿子热心地帮我把它缠到了树根部。只是想藉此表达一个美好的心愿吧!我说过,我不是善男信女。
山势平缓的程度,正适合我这样的懒人攀登。儿子也乐此不疲地打着滑梯,象历史一样迂回前进着。人在画中游,佛从心头过!我听着MP3,不觉已将他们爷俩落下了一大截。来到了一处平台,算是半山腰了吧。
祥和的山风徐徐吹过,风里挟着淡淡的香火+商业气息。那一树树招摇的红艳艳的许愿带,沉甸甸地压弯了淡绿的嫩生生的叶芽儿。我从枝桠间向天空望去,看到了三棵绿得层次分明的不同的树。深深浅浅,风姿各异。
庙宇状的房子的门前,挂着冷饮、茶室的招牌。佛门净地,无神论者如我也不敢不敬,想起的那句挂什么卖什么的成语,硬生生的咽到了肚子里。有人女人在吆喝着:来买许愿带啦,一块钱两条的许愿带!
不由哑然失笑。我一块钱许下的愿望,在这里被拦腰分成两截。还好,我可以偷偷的,再许下一个愿望。
繁华过尽,漫山尽是蓊郁的苍松。浓浓的松油味儿,弥漫在空气中,让心有种压抑的感觉。前面还有望不到尽头的台阶,可是,再往上,还有风景吗?我有些犹豫。老公带着儿子,此时却将我甩在了后面。看他们爷俩玩兴正浓,我也追赶过去。儿子正在玩小猴荡秋千的游戏,两只小手被爸爸的大手攥着,一荡,就荡过四五级台阶,乐得嘎嘎大笑,全不管爸爸在那里累得直喘粗气。
也许这样的风景才更有味道吧。丛丛青松掩映着的,竟又是一处建筑精美的院落。石桌旁长廊下,尽是小憩的游人。冷柜自然要摆在显眼的位置,还有经歌,响在缭绕的香烟里。
不须极目远眺,城市就在不远处。有一群白鸽,呼啦啦从山林上空飞过,象一群游走在空气里的鱼儿。儿子攀在石栏上,也想看得更远一些。他的举动,让我的心提到喉头,腿开始发虚。老公说怕什么呢,不会有危险的。他总是比我勇敢。
很快就要到山顶了。觉得还不算累,那就一鼓作气吧!刚刚拐过一道弯,一个蓬头垢面胡子拉碴的人倚座在墙根,手端着一个搪瓷茶缸,用喑哑的声音说着可怜的话。我偷偷看了看他的腿,是一截没有一丁点肉的骨头!急忙追上老公,悄悄地问他这个人的腿可是真的?老公说当然是真的!我说那咱给他点钱吧?多可怜啊!老公象看傻瓜一般瞪着我:“你怎么不想想他是怎么上到山上来的?”我愣了,原来这行乞者也是有组织的。可是他真的好可怜!老公不屑地说他一天挣的钱比你还多呢,你还可怜他!我分辩道:他挣的钱就是我这样的人给他的!
最终,也没做成善事。下山再经过他的身旁时,我没勇气再看他一眼。恨不得捂住耳朵逃走。
山顶的风很大。石阶很滑。通往最高峰的路,基本已不能称为路了。就是些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石块,组成了跌宕起伏险象环生的“台阶”。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我不敢想象万一脚下失足,会是什么样的后果!老公带着儿子,还是一如既往地勇往直前,对我一连声的叮嘱小心再小心的话语充耳不闻。
我只好提心吊胆地跟着往山顶爬去,狼狈地手脚并用着。坐在山顶的一块较平坦的石头上,儿子就站在我面前,笑嘻嘻地,面无惧色。风呼啸着,随时都有把人吹走的样子。有一群少男少女正坐在不远处谈笑风生着。我忽然感觉到自己开始变老了。
开始下山了。脚下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我不时发出一声惊叫。儿子站在我脚下的一块石头边,冲我张开双臂:“来吧,妈妈!我保护你!”
下山的人们都顺着原路返回了。老公另辟蹊径,别人往东他往西。转身回望,竟看见一块壁上有偌大的五个大字:第一大弥化。我下意识地念着,那边厢儿子已迅速折身返回:“大米花?在哪呢?”尚未完全明白这五字意思的我,和追逐儿子到此的老公,被小家伙的一句弄得捧腹。孩子的动机总是单纯的,吃就是吃,玩就是玩,所以,快乐也来得如此容易。
下山的路上,儿子仍是以一种滑翔的姿态前进,我感受着他的快乐,禁不住童心大发,也坐到石级上,滑行下落,感觉真的很美妙!
上山下山,不过是一个下午的时间。景色很美,最美的却是心中那种盍家同游的感觉。还记得一位游人看着儿子红扑扑的小脸,说了句:“这么小的孩子就自己爬山,真棒!”是啊,我也为儿子感到自豪,他应是这个“登山队”里最小的一名队员了,年仅四岁,且神勇无比,当我们回到宾馆,躺在床上作一付稀泥状时,他仍上窜下跳,精神不减一分。
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我在山脚下徘徊着,一步三回头,竟是依依不舍,只想把这如画的风景印在心里!
六年级的学生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