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有意思的问题。
秦
白起(文武双全,有战略眼光,猛!)
白起还是小人物时,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连下五城。后来过黄河,取韩安邑以东,到干河。在后来,攻魏,灭之,取城小大六十一。后来又攻垣城,得之。此后白起攻赵,得光狼城。攻楚,拔鄢、邓五城。攻楚,拔郢,烧夷陵,遂东至竟陵。取楚,定巫、黔中郡。攻魏,拔华阳,走芒卯,而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队战,斩兵二万人于河中。又攻韩陉城,拔五城,斩首五万。
其战功数不胜数。白起最有名的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使其脱离既设阵地,尔后分割包围战术,歼敌45万,创造了先秦战史上最大的歼灭战战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其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只可惜一代名将死于秦王之手啊!
蒙恬(此人家族猛将颇多。祖父祖父蒙骛、父亲蒙武都是牛人!)
公元前215年,蒙恬率三十万大军,长驱直入,抵达北疆,一举打败了匈奴的军队,收复了河套以南的大片地区,并渡过黄河,夺取了高阙、阳山等地,摧毁了匈奴军队的要塞和据点。所以,蒙恬还是为爱国将领。
章邯(堪比张飞吕布啊!)
号称项羽出世前第一号猛将。曾率部大败陈胜吴广,解了咸阳之围,而且使陈胜战败,最后被自己的车夫杀死。公元前206年,和项梁对阵,在黑夜发起突袭,攻破定陶,杀死项梁,后又攻破赵国都城邯郸,将赵王歇和张耳围困于巨鹿。很不幸,巨鹿战败。后投降项羽,被封为雍王。因为其部20万人在新安被项羽坑杀,再加上中了韩信的暗渡陈仓之计,被汉军杀败,自刎而亡。惨。
王翦
前236年,王翦领兵攻破赵国阏与(今山西和顺),拔九城,夺取赵漳水流域。后又攻陷赵都,虏赵王迁,赵王降,赵成了秦的一个郡。此后又攻打燕国,击破燕军主力于易水西,平定了燕蓟,胜。又率六十万秦军伐楚,大破楚军,追至蕲南,项燕自杀,楚兵败逃。一年就平定了楚国城邑,俘虏楚王负刍,楚终成秦的一个郡县。又率兵南征百越,取得胜利。因功著而晋封武成侯。
另外,王翦的儿子王贲也是猛将,但由于心理障碍(活在父亲的阴影下),故成就不大。
赵
李牧
一句话可以概括他的地位: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赵后期的保命稻草。
先歼匈奴10万余骑,后又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又败秦两次进攻。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堪称经典战役。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
可惜,为赵王听信敌方谗言而杀。悲哉!
廉颇,赵奢
吴
伍子胥,孙武
楚
尹子玉
贯穿了楚国的征战历史。他的地位只要看晋文公的评价:“这个兔崽子是老子称霸的心腹大患!”就可以知道了。
项燕(项羽的爷爷)
齐
田单(绝对猛将。)
一仗足以成名。田单竟以一千多头火牛在前冲锋陷阵,精壮士兵五千人跟在火牛的后面。而城里的人乘机擂鼓呐喊,紧紧跟随在后面。大败燕军。此战(即墨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出奇制胜的战例。后借此余威,连取7七十多座城池。
燕
乐毅
乐毅的命运和田单项连。
公元前284年,借赵、秦、魏、韩四国兵马向齐国发动进攻。济西一战大破齐军。后,乐毅归还借来的四国军马,单独率燕军以小攻大,以弱攻强,深入齐地,仅半年时间,燕军攻克70多座城池,攻下齐国都城临淄。乐毅被封为昌国君。
可惜,后来被田单使反间计,燕惠王撤掉其兵权。郁郁逃至赵。
独立派
项羽。中国第一猛将。据说,几乎无人能在其马前走上三个回合。
兵败于刘邦之手。逃至乌江。28名随从全部战死,在乌骓马投江自尽,项羽独自徒步回身死战,以一柄戟、一柄剑砍杀汉军数百人!
奈何汉军人数众多,将其团团包围。项羽见大势已去,拔剑自刎于乌江,惜哉!
(以上资料大多摘自《白话史记》,多名台湾学者编。)
如果单说“战国”的话,当然是秦国国君;
但是楼主说的是:“春秋战国”,那就应该是齐国了,
齐国从齐桓公姜小白开始,就“问鼎中原,驰骋天下,处中国以至万邦”,其中又四位国君战死在诸侯战争中!
这样的势头直到“田氏代齐”才开始有所下降!
所以要说春秋站国,那就应该是齐!!!!!!!!!!!!!!!
秦国的先代国君多战死沙场。所以秦风嗜武。
齐国的国君死的也多,不过大多是被乱臣贼子所杀
第一是吴,死3,第二是先秦死2,再者是那可笑的宋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