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2025-04-07 15:42:2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朱德在井冈山的时候经常和战士们一起下山挑粮,当时朱德已经40岁了,每天要和战士们往返50公里,战士们都劝朱德注意身体,不要去挑粮,但是朱德不听。

于是战士们就偷偷把朱德的扁担藏了起来,朱德找不到自己的扁担,以为是哪个战士拿错了,于是就找木头又做了一根,并写上“朱德记”三字,以防再被错拿。

朱德的扁担是1928年朱德在井冈山挑粮时用的扁担。《朱德的扁担》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几十年来,一直被人们传颂着,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

扩展资料:

一、文物来历

军民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我要纠正的就是这个字“围”字,不是围剿。在井冈山两年零四个月的斗争史中没有“围剿”,只有蒋介石发动湘赣两省的兵力对井冈山进行了三次“会剿”)。

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谣,令人情不自禁想起那流传已久的朱德扁担的故事。

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一部分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后,国民党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拔掉它。他们在军事上的一、二次“会剿”失败后,又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

为了准备第三次反“会剿”,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地方党组织积极动员群众为山上送粮。挑粮上山也成了红军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朱德经常亲自带领战士们下山挑粮。

朱德的扁担就是那时候朱德挑粮使用过的。“朱德的扁担”,见证了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情怀,这是抗战胜利的保证之一。

二、故事的产生和演变

“朱德扁担”故事的作者,是开国上将朱良才。朱良才(1900-1989)湖南汝城人。1927年10月入党,1928年参加湘南暴动,在耒阳遇见朱德,加入红军。上井冈山后,他在军部当通信员。建国后任北京军区政委,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

1956年7月,为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中央军委向全军老同志征文,编辑革命回忆录“星火燎原”丛书。作为井冈山时期的老同志,朱良才写了《这座山,它革命》、《朱德的扁担》、《练兵与御寒》、《一根灯芯》四篇文章。

朱良才的儿子朱新春说:在写作期间,朱良才发现问题不少。《朱德的扁担》是他根据自己的记忆,将有关人物、细节写得较多,也较具体,但与当年一起在红四军军部警卫连当排长的肖新槐(开国中将)等几个老同志一聊、一对证,大家的记忆都不一样。

终究是30年前的事情,谁能把挑粮的细节记得那么准确、那么清晰。朱良才对文章进行了修改、简化,最后形成了600多字的定稿。文章发表后反响很大,大家认为这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文章,被教育部收入了中小学《语文》课本。这个红色经典,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德的扁担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解密“朱德扁担”:挑粮没能改变井冈山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