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小组法的QC小组法实用案例

2025-04-26 14:37:1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红光公司分玻壳车间,通过开展QC小组活动,降低玻壳炸裂率。
1.选题
公司1995年方针目标是“三三二一7”,即完成玻壳310万只,创3000万元利润,2个优质产品,l亿元以上的产值,事故为零。可是在实际生产中,玻壳炸裂废品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1只玻壳厂内价为47元)。为此,玻壳QC小组选择了“降低玻壳炸裂率”这一活动课题。
2.确定目标值
根据统计,玻壳炸裂率为9.7%。经小组讨论,力争使其降低到5%以下。
3.调查现状
根据1995年1月份的生产月报,QC小组作了玻壳不良品统计表见下表。根据统计表作玻壳不良品排列图。
从排列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在A类废品中玻壳炸裂是最主要的,占废品总数的53.7%。
4.分析玻壳炸裂的原因
QC小组全体成员深入现场,用因果图法对玻壳炸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经过分析,可知造成玻壳炸裂的原因很多,人的因素有操作技能。工作责任心问题;设备因素有退火架速度慢、退火炉炉头结构设计不合理的问题;工艺因素有退火温度曲线不适当等问题。但是,在这些因素中,什么是最主要因素呢?
5.寻找主要原因
QC小组成员仔细观察了生产过程,结合专业理论知识,认真分析了退火炉炉头构造,认为退火炉第一燃烧室是提供热量的主要来源。根据工艺要求,炉头区域温度应是炉内最高温度区域,用来完成对刚封接好的玻壳进入退火炉内的加热过程。但由于退火炉炉头结构设计不合理,第一燃烧室距离炉头太远,距离达6.2米,造成炉头空间温度偏低,使玻壳入炉后,得不到充足的热量,造成玻壳炸裂严重。由于玻壳炸裂,炸裂的玻璃碎片又造成第一燃烧室附近的烟道堵塞,烟气无法上升为炉膛内,使该区域热量减少。这就形成了“炸裂一堵塞一温度低一炸裂”的恶性循环。所以,要降低玻壳炸裂率,最关键的是要解决炉头结构设计不合理的问题。
6.制定对策
玻壳生产线是从日本旭硝子公司引进有关设备,其中就包括退火炉炉头设备,QC小组认为,要用“消化、吸收、提高和创新”的态度对待外国的技术。于是大胆制定了改造退火炉炉头设备的措施,如下表所示。
7.实施
措施表中的计划,完成了退火炉技术改造的设计方案和施工图;完成了退火炉炉空间增设辐射火头的设计、制造任务,并通过了可行性实验;完成了退火炉改造部分的燃烧系统管理设计和施工准备。
在完成上述措施的基础上,QC小组进行了退火炉炉头的技术改造实施,重点解决了炉头空间温度低的问题;自行设计、制造了炉头使用的辐射火头;重新改造了第一火室的烟道,使保证热循环的燃烧气体畅通,炉内温度均匀,杜绝了“炸裂-堵塞-温度低-炸裂”的恶性循环的根源。
经过采取以上措施,QC小组根据4月初生产报表,统计了玻壳不良品分布情况,炸裂率已从原9.7%下降到6.1%,说明有初步效果。此后,QC小组又经过原因分析,采取了“重新设计制造玻壳退火架”、“调整玻壳推送装置的推送间隙时间”等4条措施。
8.效果开展
QC小组活动以后,收到了以下明显的效果:玻壳炸裂率下降。根据1987年5月份生产月报,从玻壳不良品统计表、排列图可以看出,炸裂占不良品总数已由QC活动前的53.7%下降为43.7%;炸裂占检验数的比例由先前的9.7%下降为4.3%,下降了5.4个百分点,达到并超过了 5%的活动目标值。
9.巩固措施
经过半年多的运行,效果稳定。此后,又采取了以下巩固措施:按改进后的玻壳退火工艺,编制工艺文件;建立工序质量管理点2个,纳入了玻壳生产线工序质量管理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