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起步阶段:了解笔记基本概念,多模仿借鉴他人的笔记。
符号本身要写起来方便,同时有意义。初学的时候没有笔记的概念,因此可以参考其他现役译员或者买书学习一下公认比较好用的符号,比如“:”可以表示任何陈述类的动词 speak,express,state,declare等。
学会活用箭头等表示逻辑关系的符号。只有内容是没有办法解决全部问题的,你需要知道你记的是什么,而彼此之前的逻辑关系是更为重要的。有逻辑至少可以传达出make sense的信息;没有逻辑,可能就只剩支离破碎的信息点了,听众可能会一头雾水。
2-发展阶段:符号个性化。
个性化符号只能依靠自己的积累和练习去发展,同样的源语,每个人因为自己经历、出身领域等不同,make sense的符号也不尽相同。
3-高级阶段:少记多划,多用脑记,不要太依赖笔记。【其实这个严格来说不能算是“高级阶段”,一开始就要养成这样的习惯,只是一开始比较难以适应。就像刚开始练习小提琴揉弦的时候,右手总会不自主地停下来】
初学的时候这个问题很普遍,笔记的功能是memory trigger,也就是说,口译的时候如果真的理解,不用记很多东西。而事实是大家越听不懂,就越想记很多,最后经常发生自己笔记看不懂的情况。所以提高听力能力和听力信息处理速度远比笔记重要。
我再强调一下第3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