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几江:因长江曲折回流于此,形如“几”字,得名。清代为县城中区,民国时期名城守镇,1935年属第五区,1944年属督导区,1956年为城关镇。1980年因改为几江镇。百日场
2、铜锣:因境内一小山的一块坟地,形似铜锣,故名。驻地红碑石
3、白沙:以江岸河沙在阳光下呈白色得名。东汉末年建场,北宋《元丰九域志》曾载名。明神宗万历九年(1581)设水驿。清宣统二年(1910)置镇,民国时设第三区署,1949年后设第五区。1951年至1956年曾为江津县治。1957年至今为白沙镇。历为四川四大镇之一。场期三、六、九
4、德感:据民间传说,此地原为湖泊,经常泛滥成灾,人民群众筑坝抗洪,玉帝命龙王消灾,人们感德以名,因系长江冲积坝,故名德感坝。场期三、六、九
5、和爱:以境内有一块石状似纸牌中的和牌,习称“和牌石”,谐音为和爱。驻地和牌石,场期二、五、八
6、临峰:因乡周围是小山峰,人们劳动生产其间,传为临峰斗天之感,故名。驻地大莲寺,场期一、四、七
7、圣泉:习称两路口,1984年因重名,以境内古迹圣泉寺更今名,曾名双龙。驻地两路口,场期四、七、十
8、享堂:原名九龙,1980年因重名,以明代工部尚书江渊故里,其父江英病故,钦赐御祭设享堂更为今名。驻地九龙场,场期三、六、九
9、双溪:因境内有两条小溪汇合于此而得名。原名双河,1980年因重名更为今名。场期一、四、七
10、津福:据传,清道光年间建场时出土一棺,棺内一老人尸体完好如生,以福寿延年之意,故名。原名福寿,毗邻巴县,其场址为巴县、江津各辖一半,1953年将县属半边划给巴县,1980年因重名更为现名。驻地滴水岩,场期二、五、八
11、油溪:地当江边一巨石似牛,人称“牛溪”,清代以溪两岸油坊多,取沃土如油之意,遂改牛为油。相传,唐刺史赵延之曾游于此,又名游溪。场期二、六、九
12、店子:因地当垭口上一小街,过路群众常在此歇脚,人称店子口,即以此为名
13、金刚:因地处长江渡口,回水沱岸,有金刚寺而得名。驻地谢家祠堂,金刚沱场期一、五、八
14、山王店:建场时,以此地有山王庙得名。场期三、七、十
那些赶场...
我的答案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