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戏楼,楼如其名,真个是花团锦簇,戏文满台。其正面门楼上的砖雕,背后戏台上的木雕、彩绘,无一不精美到极至。深处其间,但见一座富丽堂皇的戏台,镂刻着繁复的花卉,奇异的瑞兽,满布着荒漫久远的传说故事,不知不觉中,三百多年的悠长岁月就扑面而来,触动了你的心结,迷离了你的眼神。
花戏楼本名山陕会馆,其实是山陕两地的药商在亳州聚会的场所。明清之际,晋商富甲天下,以药闻名的亳州自然少不了晋商的足迹。有趣的是,山陕两地崇敬关羽,所建会馆也被用来作为祭祀关帝的家庙,而亳州则是三国故地,曹操的家乡。千年未解的恩怨,在一座戏台上继续着,而生活富足的药商,也在故乡与异地、梦想与现实、信仰与欲望的冲突中寻求着一种奇妙的平衡。
提起山西商人,就不能不提那首传唱至今的民歌“走西口”: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有两句那个知心的话……它的歌词其实是妻子送别丈夫,少女告别情郎时说的一些家常话。因为分别之后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能见面,所以叮嘱的就多一些,琐碎一些,生怕有什么自己想不到的地方。我们可以想象,在这样的歌声中,一名山西汉子挥泪辞行故土,当他把手从妻子或者爱人温柔的手中抽出,把目光转向莫可名状的远方时,内心是何等惶恐,情感是何等悲壮。他艰难的踏出第一步,小心翼翼的穿行在一条充满荆棘和凶险的道路上,萦绕在梦中的只有亲人的歌声和一个不确定的前程。在漫长的行走之后,故乡越来越远,前方的路越来越清晰。而其中有一群人,目标就是指向亳州。
最初来到亳州的这群药商有着怎样的遭际,已经无从考证,总之,经历了商场的生死搏杀,尝尽了人生的酸苦冷暖,看透了世间的变幻无常,他们成功了。虽然在过去,士农工商,商人地位最低,但是凭借手中优厚的资本,他们同样也能交接官场,混迹士林,周旋于上流社会。日子可以不疾不徐的轻缓,世事可以不卑不亢地周旋,类似走西口这样的情景却肯定是终生难忘的。也许就在一场盛大的午宴之上,觥筹交错之时,或者在携眷夜游,静思以往之际,某位药商突然心有所感,想起了当初离乡时亲人凄婉的歌声和眼含的泪光,不觉萌发了一个念头:要修一座会馆,一则祭祀神灵,二则娱乐亲朋,三则也为那些同样背井离乡来到异地的同乡们提供一个安身之所。于是,他召集同伴,宣布了自己的想法。结果一拍即合,大家纷纷慷概解囊。若干年后,一座接纳寒士的会馆和一座美轮美奂的戏楼,从梦想变成现实,落户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