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公司总裁一直在说web2.0问题。什么是web.2.0真正含义,我搞不太清楚。恰巧看到一篇专家的文章,拿来与大家分享
所谓鉴往知来,既然大家这么热衷的讨论所谓Web 2.0,那么究竟他与 1.0的差异在哪里?一般最简单的说法,就是Web 2.0与过去的网络服务相较,更加的注重「用户参与,联系,共享」的精神。
然而这个讲法却又更加引人狐疑:这些精神本来就是网际网络的原生精神,甚至在网络上流行已久的聊天室,讨论区与各式网络同学会,家族甚至个人电子报,不就是这种注重使用者参与精神的服务?
到底怎么样的网站或网络服务可以算是 2.0?其实可以很简单的说,所谓Web 2.0其涵盖的服务,本质上就是过去网络服务的功能增强版,其增强则以「让个人能够更轻易生产/管理/分享内容」为重心。
举例来说,身为Web 2.0火车头服务的Blog(台湾翻译为部落格,大陆翻译为博客),提供了让网络使用者轻松在网络上撰写文章与分享照片的功能。这可视为个人免费网页的升级版。
远在2000年以前,网络上就已经有很多业者提供免费网页空间给网络使用者自行设计网页并放置。然而会设计网页的人毕竟不多,每次写新的文章就必须设计新网页,实在不方便。
而Blog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网络使用者只要注册一个帐号,选择自己喜欢的版面,就可以开始写文章,写完后自动生成网页。自己的文章也可以很容易与其它人的网页文章建立连结,完全没有技术障碍。
◎分享与参与不限于文字
个人网页既然这么容易生成,那么相片的分享也一样容易。过去早已有业者提供网络相簿服务。而web 2.0时代的网络相簿则以个人为中心,更加强分享的功能。好玩的有趣的照片因此聚集更多人气。
除了相片,网友之间彼此还可分享网络书签。此种早在2000年就出现过的网络书签服务,可以让你跟别人分享你认为重要的网页。而透过别人摘录整理而成的书签,你也可以发现网络上更多有价值的网页。
当网络进入宽频的时代时,分享的东西已经不仅止于文字和图片。随着个人数字摄影机,甚至是具有摄影功能的数字相机和手机的普及,个人自制影片的能力大增,影片的分享也开始蔚然成风。
美国最近当红的个人影片分享网站YouTube就是这么样的一个网站。他让用户自行上传影片档案。正如同他的口号「Broadcast Yourself 」一样,每个人都可以当导演和制片。这是Web 2.0分享概念的宽频版。
◎Web 1.0 时代所没有的服务
另一方面,人与人之间有互相认识的需求。根据有名的「六度分割理论」,如果你想认识世界上任何人,只需透过你的朋友,你朋友的朋友,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如此这般最多不超过六个中间人即可。
此种全新的理念实现在网际网络上,就是所谓社会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 Service,简称 SNS),也就是俗称的人脉网站。人人都在网络上提供自己的人脉,人人因此可以透过各种中间人认识更多人。
在大陆则把 SNS简单的翻译成「圈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也可以加入别人的圈子,因此这样的服务又可以跟Blog互相结合。每个人有自己的Blog网站,自己的相簿,还可以互相认识扩大交友圈。
在Web 2.0中, SNS可以算是过去从未出现过的服务类型。而如果我们不仅谈Web(即以HTML网页为基础的网站服务),也把需要安装在计算机中的网络软件也算在内,P2P档案分享软件也算有 2.0概念的了。
此外,由全世界网友进行内容编辑的维基百科(Wikipedia )也是基于分享精神的全新产物。摆脱了由少数编辑团队来进行百科全书编纂的方式,维基百科让全世界的人来进行百科全书编辑工作。
◎开放与分享鼓动程序的再拼凑与分享
以上是从使用者观点来看的Web 2.0。当然,使用者只需要管服务好不好用,有没有用即可。而开发出各式网站服务的开发者(程序设计师等)必须伤脑筋的,则是怎么样以最快的速度满足使用者需求。
然而,天底下的技术不可能仅由一家公司提供,一个企业的程序设计师能有多少人,也不可能完全猜测到网络使用者的想法。于是一种开放在网络上的程序设计架构诞生了。
许多网络公司开始将网站设计的部份功能开放出来给全世界的其它程序设计师使用,因而延伸出各多样的服务。Google在网络上提供的地图服务(Google Map)就是这样。
众所皆知利用Google Map可以看到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卫星空照图(甚至包含你住家周遭)。但是Google不仅只在自家网站上提供这个服务,也把这个服务开放出来给其它网络公司或者个人程序设计师使用。例如美国著名的分类广告网站Craglist就自行整合Google Map,当网友在Craglist上寻找分类广告时,点击地址就可看到该地址卫星空照图,完全不需离开Craglist,因为该服务已经与Google Map高度整合。
◎「混搭」的实例
曾经看过有人在Blog上评论某餐厅的餐点,包含餐点照片与用餐过程的文字描述。更妙的是结合Google Map,可以直接看到该餐厅的地址与卫星空照图,让其它网友可以更容易找到该家餐厅。
因此Blog作家跟本不需要会写程序,他仅需知道如何把网络公司写好的开放出来的程序抓来用就好了。而目前大型的网络公司如Yahoo!都已经在进行这样的工作:开放网络服务让大家免费组合使用。
未来你很可能会看见某个Blog作者在他的Blog里混合了Yhaoo!提供的网络行事历,Google提供的地图服务以及微软 MSN提供的网络相簿来展现他的美食之旅。这种称为「混搭」的方法,将发展出更多可能性。
而此种发展,正是在 Web 2.0大旗底下的「分享与参与」精神的扩张。除了网络使用者之间此分享,程序设计师与网络公司之间也开放与分享彼此的开发成果出来,让别人更容易组合出更有趣的网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