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水肥沃,浮游植物大量生长,光合作用强烈,造成池水pH值高。
尤其近海污染日愈严重,随着水温的不断上升浮游植物迅速增长,水色渐浓。虽然经药物彻底消毒,但在药效消失后或还未消失时浮游植物已经开始生长,最早大量繁殖起来的就是浮游植物。
海水被碱性污染物所污染,造成池水pH值高。
被造纸厂,制碱厂,皮革制造厂等污水污染的海区污水进入养殖池塘造成pH高。
土壤pH高,也就是土壤返碱。
池塘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有许多有害生物和毒物,但有机物分解后,大量的有机碳变成了无机碳,而碳恰好是影响pH值关键因素。碳增加pH值就下降,反之升高。清淤是将大量的碳移出池外,造成池塘碳源减少。硬底底质因含碳量相对于内陆土壤少不能补充碳源。面对因土壤碱性大而引起的pH值升高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洗池”。进水50cm,浸泡一周后排出,一般一至二次即可。
放苗前肥水。
单胞藻是利用碳进行光合作用进而繁殖生长的,本来水中和底质碳源就少,而施肥繁殖单胞藻则更加加剧了碳源紧张的局面,促使pH值进一步升高。
清塘时大量使用生石灰消毒也会在短时间内提升pH值。
清塘后的pH值存在两个升高的过程即使用后立即升高,然后缓慢下降,5—7天还有小幅度上升,7天后回稳。
百度《养殖池塘早期pH值偏高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