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炉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025-04-07 06:29:01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电磁炉工作原理
电磁炉作为厨具市场的一种新型灶具。它打破了传统的明火烹调方式采用磁场感应电流(又称为涡流)的加热原理,电磁炉是通过电子线路板组成部分产生交变磁场、当用含铁质锅具底部放置炉面时,锅具即切割交变磁力线而在锅具底部金属部分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锅具铁分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分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故:电磁炉煮食的热源来自于锅具底部而不是电磁炉本身发热传导给锅具,所以热效率要比所有炊具的效率均高出近1倍)使器具本身自行高速发热,用来加热和烹饪食物,从而达到煮食的目的。具有升温快、热效率高、无明火、无烟尘、无有害气体、对周围环境不产生热辐射、体积小巧、安全性好和外观美观等优点,能完成家庭的绝大多数烹饪任务。因此,在电磁炉较普及的一些国家里,人们誉之为"烹饪之神"和"绿色炉具"。
电磁炉不适用的锅
?铜、铝、陶、玻璃材料的锅和容器,因为它们的分子都不是磁性分子,不能在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碰撞。磁性分子包括铁、钴、镍及其所属氧化物。

回答2:

原理:

220V 50HZ正弦交流电经过整流滤波转换成直流电,再经过振荡电路转换成上万HZ的交流电,高速变化的电流通过线圈盘,产生无数杂乱无章的小磁场,使得线圈盘上方放置的铁质锅具中的铁分子高速无规则运动,互相碰撞做功,动能转化为热能。

物理学对热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电磁炉又被称为电磁灶,第一台家用电磁炉1957年诞生于德国。

1972年,美国开始生产电磁炉,20世纪80年代初电磁炉在欧美及日本开始热销。

上海隆美实业电磁炉的原理是磁场感应涡流加热。

即利用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当磁场内磁力线通过铁质锅的底部时,磁力线被切割,从而产生无数小涡流,使铁质锅自身的铁分子高速旋转并产生碰撞磨擦生热而直接加热于锅内的食物。

回答3:

电磁炉是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对食品进行加热的。电磁炉的炉面是耐热陶瓷板,交变电流通过陶瓷板下方的线圈产生磁场,磁场内的磁力线穿过铁锅、不锈钢锅等底部时,产生涡流,令锅底迅速发热,达到加热食品的目的。

回答4:

主要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讲电能转换为热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