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处于抗金时期,陆游希望能收复国土山河。
故而临终前写下了《示儿》。全诗如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我。
扩展资料:
《示儿》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
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此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公元1210年,南宋嘉定三年。金大安二年,蒙古太祖五年。
宋招抚流亡饥民
嘉定三年(1210)正月,宋廷下令招抚流亡饥民为“盗”者。时连年旱、蝗,民食不给,饥民流离失所,群起掠食,而官府视之为“盗”。宋廷忧惧激起民变,下诏戒谕盐司、守令切实作好招抚工作。
黎州蛮攻相岭寨
嘉定三年(1210)二月,黎州(今四川汉源南)蛮畜卜自良溪寨用皮船渡河,攻相岭寨。宋统领官董畑率兵一百余自寨后突击,蛮众登堡子城,官军追逐不舍。自晨至晚,奔逃苦战一日,蛮众不得进食,遂逃向河岸西汉人聚居地。当地土丁欲乘其饥困会剿,而董炤担心土丁分其功,不许土丁采取行动。结果,蛮众援军星夜赶至,天明再战,董火召军败退,蛮众乃收兵而去。
蒙古袭金乌沙堡
蒙古自西夏退兵后,造箭制盾不止,金边将伦纳哈买住奏告朝廷,断言蒙古将侵边地。金帝不以为信,并以擅生边隙罪,囚禁伦纳哈买住。大安二年(1210)、蒙古太祖五年春,成吉思汗以金边将修筑乌沙堡威胁蒙古为借口,命哲别领兵袭击乌沙堡。金承平日久,骤闻蒙古用兵,人情惟惧,流言四起。金中都(今北京)为之戒严。后知蒙古并未大举进兵,才解除戒严,但仍禁百姓谈论边事。
夏金绝交
夏自元德四年(1123)与金议和,八十余年间,双方和好无兵革之事。应天四年 (1209),蒙古攻夏,襄宗求援于金,金拒不出师。夏人因此而怨恨金人。皇建元年(1210)、金大安二年八月,夏出兵侵金葭州(今陕西佳县),被金击退。夏金关系从此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