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A错了的,标准氢氧化钠溶液中如果混有碳酸钠的话,不会使测定结果偏高。要因为是偏低。因为碳酸钠也是很弱的碱,而滴定的终点就是粉红色,而碳酸钠或碳酸氢钠也能使酚酞变粉红,在滴定的终点(因为碳酸钠是少量存在的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碳并不会逸出),碳酸继续跟碱反应,生成碳酸钠或碳酸氢钠,这个反应前后都是碳酸钠,所以标准的碱液中含有少量碳酸钠是不会使结果偏高的。
答案应该是B和D吧
可以这么理解.
由于Na2CO3碱性比NaOH弱,所以标准溶液的NaOH中混有Na2CO3杂质,就相当于把原来的标准溶液的NaOH的碱性降低了,浓度就降低了。所以滴定盐酸时所用的NaOH的量就多了,而我们在计算时是按照NaOH的已知浓度计算的,而没有算他碱性降低后的浓度,所以计算时C不变,V变大,所以得到的未知浓度的盐酸的浓度就大了。
还不明白的话,可以给我留信息。
c(HCl)=v(NaOH)*c(NaOH)/v(HCl)
因为我们是用这条公式计算的
A选项,配制标准溶液的NaOH中混有Na2CO3杂质,m(NaOH)=40,m(Na2CO3)=106,c(Na+)=n(Na+)/v,当用一定质量的此试剂配置标准溶液,Na+离子的浓度是偏低的,选用酚酞作为指示剂,滴定终点时c(Cl-)=c(Na+),所以需要的NaOH溶液体积偏大,v(NaOH)增大,c(HCl)偏高。
B选项,先平视,后俯视,会有少量NaOH溶液体积被忽略,v(NaOH)减小,c(HCl)偏低。
C选项,此操作是正确的,对结果无影响。
D选项,测得的v(NaOH)比实际消耗的v(NaOH)要大,v(NaOH)增大,c(HCl)偏高。
补充二楼的。
C选项:锥形瓶不需要润洗,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为了使现象更明显,滴定更精确,我们常常向已经加入未知液的锥形瓶里加入一些水,使未知液浓度降低,便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