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译为,无为、自在、不生不灭等!佛教认为,当修炼圆满,圆寂以后将会涅槃重生,达到无为,自在,不死不灭,再也没有忧愁烦恼。现在大多用来形容,人做事面对困境也义无反顾,不断的追求在困境中提升自己,最终获得成功!
【涅盘的盘是哪个盘呢?】
不是这个盘,应该是上边一个般,下边一个木。不知为何,我打的提交后都改为这个“盘”了。
【用通俗的话帮我解释一下吧。】
以下是对涅盘的介绍,请参考:
(1)、涅盘之意义:涅盘是不生不灭之义。佛说涅盘是诸法实相,所谓‘诸法空相,不生不灭。’实相既是真理,不是语言文字所能诠释,唯有智者亲自证悟方知;故说:‘语言道断,心行处灭,非妄想凡夫所能臆测。’涅盘并非因缘所生,是无为,是没有造作的,并不是语言所能阐释的,不是常,不是无常,也不是断;不是苦,也不是乐,无相可得。既然什么都不是,为什么还有这回事呢?
(2)、佛陀演说涅盘的原因:因为世间所知的一切法,皆由因缘和合而生,皆是无明烦恼之产物,而我们因迷惑以为有的一切事物,它们的实相是非有非无(离有无)之不生不灭。我们凡夫所知道的生灭幻相,是迷惑而执著以为有的,本来没那件事,它不是有,也不是无。如果说有,就是执著常;如果说无,那就是执著断。我们凡夫一直在这相对的概念里打转,在讲涅盘时,佛陀不讲有、无,生、灭;他讲非有非无,不生不灭。而不生不灭有会使人误解为:除生、灭之外,还有一个不生不灭,那又是错误了。
凡夫所迷惑的生灭万法之中,具有不生不灭的本性,但是因迷惑而不知不觉,认为它是生灭的。比如我们观赏《释迦牟尼传》这部电影,从佛陀降生到他涅盘,这只不过是银幕里的变化罢了,里面并没有人在生,在死,那只是一些光影闪来闪去,在这些光影中,没有生也没有灭,没有这为圣者在生,在灭。而世间的真相也是如此,它本来是不生不灭,但是我们的智慧被烦恼所遮盖,就以为他有生灭,故唯有断除烦恼的圣者,才能证得这个涅盘。此涅盘并非是在生灭之法以外,另有一不生不灭之法可以证得;而是在生灭法之中,发现到不生不灭之真相,此才可称为证得涅盘。
这世间一切生灭无常,有很多人都不要,希望能摆脱它,到一个不生不灭的地方去。但是没有这样的地方,这个的地方就在生灭无常里面,它原本就是不生不灭的。因为我们迷惑,所以以为它生灭。当一个人觉悟之后,就会发现到:原来在这生灭万法之中,一切法的本性都是不生不灭。所以证悟的阿罗汉圣者,并没逃到另一个地方去,而是在这个世间体悟到一切万法本来不生不灭,称为证得涅盘。涅盘并不属于因果,所以涅盘并不是我们断除了烦恼后所得到的果报。《金刚经》曰:‘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佛陀证悟涅盘(成佛)时,无一物可得,阿罗汉证悟涅盘亦复如是。我们众生就是获得太多,这边拿,那边抓,‘财产’太多,样样都放不下,所以没办法觉悟与解脱。如果有一天,我们觉悟到无所得时,既是断除了一切烦恼,那时就证悟涅盘了。
涅盘就是无生,无生所以不灭,所以涅盘有称为不生不灭。因为不生所以就非有,非有就不无,就是不是有,也不是无,故涅盘不属于存在或不存在。有很多人误解了涅盘,他们迷惑地问涅盘以后,那个人存在吗?他去了哪里?但是涅磐是无生,无生就没有灭,就不能称为有,也不能称为无。一个东西生出来,你称它为有,它灭掉了,你称它为无,没有生不能称为有,不能称为无。涅盘不属于有、无,就不能问涅盘者存在或不存在?存在或不存在是凡夫烦恼的概念。涅盘并没有一个人证到涅盘,因为觉悟涅盘的人一无所得,包括这个‘我’,就是他觉悟到‘无我’,既然无我,就没有我证悟涅盘。证悟涅盘就是没有烦恼的智慧,这其中无一法可得,就是这么一回事而已!
以凡夫的眼光来看,证悟涅盘者再也没有造作,他不求生,也不求断灭,他不会认为这个世间给他种种苦,要把它们断掉,他的内心没有执著与挂碍,寂灭清凉、(寂既是寂静不动;灭既是烦恼不生。)心行处灭,这和我们凡夫不同,凡夫的心无时无刻不住在一个地方造作,而证入涅盘者就没这回儿事。
南无阿弥陀佛
涅盘 niè pán ,佛教名词,此是梵文音译,梵语是 nirvāņa,旧译"泥亘"、"泥洹"。意译不生不灭。是佛教的中心思想。
慧律法师开示:
佛教啊,追求的最高原则,就叫做涅盘,涅盘翻译过来叫做不生不灭,不生不灭的意思就是我们要用这一颗心,智慧的心,解脱的心,来面对这个世间,什么叫做不生不灭呢?意思就是任何的东西增加,也没感觉增加,任何的东西减少,也不计较减少,因为这些相只是心的影像而已,没有实体可得,简单讲涅盘就是来无来相,去无去相,增也没有增相,减也没有减相,也没有什么是跟非,也无所谓的对跟错,简单讲涅盘就是不落入对立,完成了绝对的智慧。绝对就是绝对,就像虚空可以包容一切,这就是我们修学佛道要追求的,用一颗智慧的心,过活了每一分每一秒的现象界的生活,换句话说用一颗像虚空那么大的胸量来过着我们每一分每一秒的现象界生活。这个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慢慢的每一分每一秒,进入了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生不灭,那我们慢慢就了解涅盘的心是什么,就是我们佛教追求的最好的一个原则一个领域,换句话说每一个人,众生都佛性,到最后都要进入涅盘,但是有因缘的人碰到佛法的人,就比较早成熟,没有因缘碰到佛法的人,就要经过百万劫。所以看个人的因缘,看个人的福报,不过啊用一点点智慧的心,涅盘的心在生活当中,总是可以过很快乐的日子,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来无来相,去无去相,生灭增减,是非对立相
统统没有,化作绝对的智慧,绝对的包容,那么人绝对的包容就无诤,社会绝对的包容就不会战争,国家跟国家绝对的包容就没有争战。那么人民就会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如果一个人懂得涅盘的心,不管他走到那里都是那么的忍辱,那么的平和,那么的安详,包括他晚上睡觉都不作恶梦。这是佛弟子要积极追求的就是涅盘的智慧心,菩提心。
全文请看http://baike.baidu.com/view/189503.htm
涅盘 :《般若菠萝蜜多心经》这样说: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一切法毕竟空的法性就是实相)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这样的文字的描述事实上是很勉强的可是佛要度众生就免不了使用种种的方便,所以大乘佛法的悲哀之处就是往往把方便全部错误的认为这就是究竟,这就是涅盘。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对法性理体的描述可这并不表示我们的本性是彻底寂灭的呀?假如那个不生不灭的本性一点都不发挥作用那像这样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描述不是废话吗?要是完全寂灭的话那你不要吃饭喝水了也不需要洗澡穿衣了。所以你不可认为它是不生不灭的就否定了因果的作用啊正是它拥有发挥作用的能力再可以体现出那个不生不灭本质。正是因为如此它可以成就“涅盘寂静”也可以叫你进入“生死轮回”问题的关键就看你是迷失它还是证悟它,证悟它你就可以自在,依体起用却不执着最后作用归体。迷失它就只好处处跟自己作对时刻伤害自己自己作自己的奴隶。涅盘与生死本身没有差别都是生灭法最终不离心法 迷了之后涅盘也会变生死,悟了生死也会变涅盘 ,但是凡夫着相习惯了,硬要建立一涅盘和生死两个不同的相总认为心外有个万法,就是不肯透过这些生灭法去体悟那个
不生不灭的本性,到最后说生死迷失生死说涅盘迷失涅盘
瑜伽四十五卷四页云:又诸菩萨、观一切行、先因永断,后无余灭;其余毕竟不起不生。说名涅盘。
二解 瑜伽八十一卷七页云:涅盘者:谓有余依、及无余依。
三解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二页云:言涅盘者:谓无余依故。
四解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二页云:涅盘者:谓一切依、皆寂灭故。
五解 无性释一卷十二页云:生等杂染、毕竟止息;名为涅盘。
六解 杂集论八卷十六页云:何故此灭复名涅盘?无相寂灭、大安乐住所依处故。永离一切色等诸想、究竟寂灭大安乐住所缘境故;故名涅盘。
七解 佛地经论五卷三页云:涅盘即是真如体上障永灭义。由无漏慧、简择谛理,断诸杂染,而证得故;亦名择灭。如是择灭,于真如上,假施设有;无别实物。至究竟位,说名涅盘。无所趣故,无臭秽故,离编织故,离稠林故;名为涅盘。
八解 大毗婆沙论三十二卷一页云:何故择灭、亦名涅盘?答:盘、名为趣。涅、名为出。永出诸趣,故名涅盘。复次盘、名为臭。涅、名为无。永无臭秽诸烦恼业,故名涅盘。复次盘、名稠林。涅、名永离。永离一切三灾三相诸蕴稠林,故名涅盘。复次盘、名为织。涅、名为不。此中永无烦恼业缕,不织生死异熟果绢;故名涅盘。余如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