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平安夜要放孔明灯?

2025-05-01 01:44:4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中西结合,全球一体化的必然趋势。世界本是一家,外国人也过中国节呀!

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所发明。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於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於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另一种说法则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徵丰收成功,幸福年年。

孔明灯的结构可分为主体与支架2部份,主体大都以竹篦编成,次用棉纸或纸糊成灯罩,底部的支架则以竹削成的篦组成。孔明灯可大可小,可圆形也可长方形。一般的孔明灯是用竹片架成圆桶形,外面以薄白纸密密包围而开口朝下。

欲点灯升空时,在底部的支架中间绑上一块沾有煤油或花生油的粗布或金纸,放飞前将油点燃,灯内的火燃烧一阵后产生热空气,孔明灯便膨胀,放手后整个灯会冉冉飞升空,如果天气不错,底部的煤油烧完后孔明灯会自动下降。

目前孔明灯的市场价格是10-18元不等。

回答2:

  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丰收成功,幸福年年。
  大约于清朝道光年间,先民由大陆福建省惠安、安溪等县传入台湾的台北县、平溪乡、十分寮地区,即基隆河的上游。据十分寮地区父老前辈的口述表示,早年于前清年间十分地区闹过土匪,由于地处山区,所以村民都向山中逃过,待土匪走后,留守在村中的人,就在夜间施放天灯做为信号,告知山上避难的村民,可以下山回家了,也借此种方式向村民报平安。由于当日由山上避难回家的日子,正是农历正月十五即是元宵节,从此以后,每年的元宵节,十分地区的村民便以放天灯的仪式来庆祝,且向邻村的村民互报平安。也因此十分地区的村民又称天灯为“祈福灯”或“平安灯”。
  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即诸葛亮)所发明。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另一种说法则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回答3:

...你是不是搞错?在我印象中放孔明灯不是圣诞时放的。。。你再去查下,如果有人放,那也只是他想放而以,并不是因为是圣诞节,只是你们觉得在这个时间放不对,而对放的人来说他今天放是放,明天放是放,没什么特别的,他只是想找个时间放个灯娱乐下。。。不要把什么事都和圣诞联系起来。要是圣诞节那天有人杀人,你是不是会说,嗯,有血性,就要在外国人的节日里弄点大事出来?个人认为关于圣诞节的过与不过讨论得有点过。没必要这么紧张。。。

回答4:

没为什么。他们放孔明灯只是寻开心。另外孔明灯等于是许愿灯。
你看到很多放孔明灯的是因为只要有一个人开头先放。其他人有好奇心也会想玩的。所以有人带头玩就有很多人跟着玩

回答5:

是有点不洋不土...就当仅仅是娱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