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了诸多原来没留意或印象的知识点,当作科普知识记录一下吧,挺好玩的。 1、根据力学计算和实验观察指出,在均匀的组织中,一个典型的、未经特殊分化的的薄壁细胞是十四面体,具有8个六边形的面和6个四边形的面。 2、通常一个细胞只有一个核,但有些细胞也可以是双核或多核的,多见于菌藻植物,维管植物中少数细胞也可有二个以上的核,例如乳汁管具多核,绒毡层细胞常具二核。 3、核孔能随着细胞代谢状态的不同进行启闭。这种交换对调节细胞的代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核液的化学成分尚不清楚。(真心给跪了。。。。) 5、质膜还有许多其它重要的生理功能,例如参与细胞间的相互识别等。 6、光反应在基粒上进行,暗反应在基质中进行。 7、有色体能积聚淀粉和脂类,在花和果实中具有吸引昆虫和其它动物传份及传播种子的作用。 8、白色体普遍存在与植物体各部分的储藏细胞中,起着淀粉和脂肪合成中心的作用。当白色体特化成淀粉储藏体时,便成为淀粉体,当它形成脂肪时,则称为造油体。 9、此段颇神奇 关于质体的发育,一般认为是由幼小细胞中的前质体发育而来的,前质体是一种较小的无色体,能分裂,最初,在幼小细胞内有一些为双层膜所包被的小泡,其中没有片层架构,以后,小泡内膜向内折叠,内折的膜层与小泡表面平行,这时称为前质体。前质体进一步发育,因外界条件而异,在光照条件下,内膜逐渐发育成正常的叶绿体基粒,同时形成叶绿素,发育为叶绿体;而在黑暗的条件下,内膜形成分离的罐子,相互连接成立体的网格,同时也不形成色素,发育成白色体。这是黑暗中生长的植物会出现黄化的原因。如果黄化的植物再转入光下,白色体又可以发育成正常的叶绿体。有色体一般认为不是由前质体直接发育而来的,它是由白色体或叶绿体转化成有色体,果实的颜色也随着变化,从白色变成绿色,最后成为红色。相反,有色体也能转化成其它质体,例如,胡萝卜根的有色体暴率于光下,就可发育成叶绿体。 10、粗糙型内质网与核糖体紧密结合,而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因为,推测粗糙型内质网与蛋白质(主要是酶)合成有关,膜上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进入内质网腔内,并进一步将它转运到细胞其它部位去。光滑型内质网主要合成和运输类脂和多糖。 11、液泡膜具有特殊的选择透性,能使许多物质大量积聚在液泡中。例如甘蔗的茎和甜菜的根中,含有大量蔗糖,具有浓厚的甜味。许多果实含有丰富的有机酸,造成强烈的酸味。茶叶和柿子等因含大量丹宁而具涩味,并使破损后伤口很快变成黑色。许多植物含丰富的植物碱,如罂粟含吗啡,烟草含尼古丁,茶叶和咖啡含咖啡碱等。许多植物细胞液中溶解有花色素,从而使花瓣、果实或叶片显出红色、紫色或蓝色。高浓度的细胞液,使细胞在低温时不易冻结,在干旱时不易丧失水分,提高了抗寒和抗旱的能力。 12、过氧化物酶体存在于高等植物叶肉细胞内,它与叶绿体、线粒体相配合,参与乙醇酸循环,将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乙醇酸转化成己糖。乙醛酸循环体主要出现在油料种子萌发时,它与圆球体和线粒体相配合,把储藏的脂肪转化成糖类。 13、微管与细胞形状的维持有一定的关系,有人研究植物成纺锤状的精子,发现它具有与细胞长轴相平行的微管,当用秋水仙碱处理后,微管被破坏,精子便变成球形。(好可爱啊,精子还可以变型啊,不过说的是植物啊,被处理过估计活性也会大打折扣吧) 14.、在细胞壁中亦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的蛋白质,他们可能参与细胞壁的生长、物质的吸收、细胞间的相互识别以及细胞分化时壁的分解等过程,有的还对抵御病原菌的入侵起重要作用。 15、细胞壁的最外层是胞间层,化学成分主要是果胶,果胶很容易被酸或酶等溶解,从而导致细胞的相互分离。例如某些组织成熟时,体内的酶分解部分胞间层,形成细胞间隙。许多果实,如番茄、苹果、西瓜等成熟时,果肉细胞的胞间层被溶解,致使细胞发生分离,果肉变得软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