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历史文物的年代鉴定,除了检测其碳十四衰变期之外,还有有很多种方法来检测其年代。例如很多的西周青铜器是靠检测其内部的各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衰变期确定其具体年代的。其次,楼主所说的碳十四主要是检测骨骼,毛发,木材等有机物的年代的,很多文物事实上也不是用碳十四的方法检测的,陶器,铁骑,木具等文物都各自有一套确定其年代的方法。再次,楼主这个问题问的很好,元谋人生活的年代如何测量。碳十四虽然半衰期有五千多年,但是根据各种推算之后碳十四可以测量的范围可以扩大至几百年到5万年之间。而更加往前的遗物就得用另一些方法确定其年代了,典型的有。用氟(F)确定年代。埋在地下的骨骼,其成分可被地下水中的氟所置换,而氟的含量不同年代有不同规律。因此可测量出大致年代。由于年代过于久远,这种测量只能确定大体年代。
我觉得根据碳十四的半衰期可以绘制碳十四的衰减曲线,即由碳十四的半衰期我们可以知道其1/4,1/8,1/16..............的衰减时间,从而得到碳十四的衰减曲线。将样品检测的结果做对比,从曲线上可以大致估算出样品存在的时间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叫半衰期(Half-life)规律是:N=No*(1/2)^(t/T) 其中:No是指初始时刻(t=0)时的原子核数 t为衰变时间,T为半衰期,N是衰变后留下的原子核数。并非经过两个半衰期,所有辐射都将消失。放射性是一种概率现象,每经过一个半衰期,初始原子会消失50%,即辐射的危险会降低一半,但还能延续很多个半衰期。只要还有最后一个原子没爆炸,放射性就不可能完全消失。不过通常来说,在经过30个半衰期后,辐射已减至原来的十亿分之一,基本无法被探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