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
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
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
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
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
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
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
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
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
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
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围魏救赵 :
庞涓为报中山之仇,带重兵进攻赵国,赵国连战连败,国都危在旦夕。
赵国向齐国求救,田忌主张救赵,相国邹忌等人惧怕魏国,坚决反对。
齐威王力排众议,派兵救赵,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
田忌采取孙膑的计策,不去赵国,直逼魏国。
田忌的堂弟田国是一个有战功的将军,他以为孙膑怕死,
怂恿数名将军不听孙膑之令,定要前往赵国和魏军一决高低。
孙膑好言相劝,田国等人不从。
孙膑按军法斩杀田国手下一个有功之将,田国等人在军法的威慑下,带军向魏国开进。
魏国告急,庞涓只好从赵国撤军。
回军途中,庞涓和齐军相遇,孙膑用计大败庞涓。
庞涓这才知道孙膑没死,率残部逃回魏都,田国等人此时对孙膑口服心服。
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
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 好,珠宝畅销起见,
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 观,
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
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 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
他常常用一些有 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
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沈迷于酒色,
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
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
自己则不闻不问。因 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
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 亡的边缘。
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
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赶出来劝 谏。
其实齐威王室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
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别人的劝告,
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
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 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
就对他说:“大王,为陈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其 国有只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生名叫, 只是毫无目的的蜷夫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
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亦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
像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 之尊,却毫无作为,
只知道享乐。而他时再也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于是沈吟了一会儿之后 ,
便毅然的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是,
因此他对淳于髡说: “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亦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 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
从此齐威王不在沈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正。
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
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
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 充满蓬勃的朝气。
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
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 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
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
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
所以后来的人便把“一鸣惊人”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
只要他能 好好的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上下其手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国出兵侵略郑国。
以当时楚国那么强大,弱小的郑国,
实在没 有能力抵抗的,结果,郑国遭遇到战败的厄运,
连郑王颉也被楚将穿封戌俘虏了。战事结束 后,
楚军中有楚王弟公子围,想冒认俘获郑颉的功劳,
说郑王颉是由他俘获的,于是穿封戌 和公子围二人便发生争执,
彼此都不肯让步,一时没有办法解决得来。
后来,他们便请伯犁 作公正人,
判定这是谁的功劳。
伯州犁的解纷办法本是很公正的,
他主张要知道这是谁的功劳,
最好是问问被俘的郑 王。
于是命人带了郑王颉来,
伯州犁便向他说明原委,
接着手伸二指,
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 公子围,用下手指代表楚将穿封戌,
然后问他是被谁俘获的。
郑王颉因被穿封戌俘虏,很是 恨他,
便指着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围所俘虏。
于是,伯州犁便判定这是公子围的功劳。
“上下其手”这句成语便是出于这个故事;
是表示玩法作弊,颠倒是非的意思。
在现在的社会中,这种情形是常常会发生的:
譬如有人做了不法的事情,知道罪有应 得,难逃被惩处的厄运;
于是暗地里进行贿赂,或请托亲友奔走求情,求予包庇,结果大事
化小,小事化无,仍得消遥法外。
像这种参与其事的人,从中枉法舞弊,
便可以说是:“上 下其手”了。
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
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
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 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
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 很替他担心,
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 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
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
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
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
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
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守株待兔,揠苗助长,烽火戏诸侯,楚庄王一鸣惊人。够了吧。每个故事不细说了。都能百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