汜胜之书的汜怎么读

2024-10-28 15:44:0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汜读作:sì

汜简体部首:氵部,部外笔画:3画,总笔画:6画

繁体部首:水部,五笔:INN,仓颉:ERU

释义:

1、水决后又流入。

2、〔汜水〕水名,在中国河南省。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江汜[jiāng sì] 

江边。汜,通“涘”。

2、汜水[sì shuǐ] 

地理名称,是一条河流,源出河南省方山,在荥阳县境注入黄河1。

3、东汜[dōng sì] 

一为比喻人的少壮期,二为日出之处。

4、沱汜[tuó sì] 

亦作“沲汜”。泛指江水支流。

5、西汜[xī sì] 

日入处。

回答2:

”氾胜之书“的”氾“读音为fán。

《氾胜之书》,是西汉晚期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一般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农书。《汉书‧艺文志》著录作“《氾胜之》十八篇”,《氾胜之书》是后世的通称。《氾胜之书》与《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为中国古代四大农书。

氾胜之(Fan Sheng Zhi),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末期。氾胜之是氾水(今山东曹县北)人,著名古代农学家。《氾胜之书》是西汉晚期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书中记载黄河中游地区耕作原则、作物栽培技术和种子选育等农业生产知识,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

扩展资料:

氾胜之,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末期。氾胜之是氾水(今山东曹县北)人,著名古代农学家。

《氾胜之书》中,经溲种的包衣种子创始于我国,是古代农业生产的一项有效措施。五十年代经试验和专家论证,溲种法确有早苗、全苗、壮苗、保墒和增产等作用。记述“溲种法”的《氾胜之书》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西汉成帝时,说明早在二千年前,我国已开始应用包衣种子。而西方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才开始试验研究包衣种子。中国传农耕文化博大精深,值得我国挖掘,传承,弘扬。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氾胜之书》

回答3:

“汜”读音sì。1.水决后又流入。2.汜水:水名,在中国河南省。3.不流通的小沟渠。

  1. 配享从汜:旧时以孔子门徒及某些所谓“名儒”附属于孔子者一并受祭,称配享从汜。

  2. 彗汜画涂:比喻极容易做的事。

  3. 江汜:指水边

  4. 汜水:河流名称

  5. 蒙汜:太阳落下之处,比喻暮垂之年。

  6. 朱汜:指南方水涯。

  7. 东汜:比喻人的少壮期,为日出之处。

  8. 西汜:与蒙汜同义

  9. 沱汜:【tuó sì】亦作“沲汜”。 泛指江水支流。

  10. 汜人:诗词中用作钟情艳女之典。

回答4:

拼音:sì

简体部首:氵

解释:

1. 水决后又流入。
2. 〔~水〕水名,在中国河南省。
3. 不流通的小沟渠。

回答5:

你把“氾胜之书”的“氾”错写成了“汜”,氾应该读 F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