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跟汤圆

2025-02-23 15:22:0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水饺又叫饺饵,据说吃水饺是为了祛病驱寒,在严冬里不冻耳朵。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路留下的。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着《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相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好一个忧国忧民造福苍生的医圣。

传说,远古帝尧的时候,曾命羲氏,和氏兄弟,推算日月星辰,而定岁时节气。到了周朝已有冬节,君王要在冬至日举行祭天的。至汉以后,每年冬至,都有举行祭天,祀神,拜祖,贺冬等形式。到了唐宋两代,祭礼更加隆重,各地都依据举行盛大的形式,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俗语。到明,清,冬至那天,各家要做汤圆,祀神祭祖,而后一家团圆,围吃汤圆,叫做“添岁”,所以民间习俗,冬至这天吃汤圆,就长了一岁。

冬至原来这么隆重,格调比圣诞都高一点点,如果不上网,没关系,马路边饭店气势如虹,人流激增的饺子馆会提醒你。

回答2:

可能是从宋朝流传下来的

回答3:

南汤圆,北饺子,吃了都很好,又过一年了,好好的犒劳一下自己

回答4:

风俗习惯

回答5:

吃饺子是为了纪念神医张仲景,吃汤圆是为了全家团圆。

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于是发明了“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

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于是,便留下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吃汤圆取团团圆圆的美意。